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长教育心得 > 正文

1-10岁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非常详细 (8)

来源:幼教网 2017-10-10 10:03:35

说两句



  9岁

  9岁娃可不好写。他们的行为太变幻莫测,今天是一个样儿,明天很可能彻底反过来。一分钟以前还敏感纤细的要命,一分钟以后却可以胆大包天。刚才还心潮汹涌澎湃,转眼就已经静如止水。你说哪个是真的他?都是。

  也许, 最招牌的9岁娃特征,是他进一步的独立。

  和8岁娃喜欢“占有”妈妈相反,9岁娃要“推开”妈妈,巴不得把她推得远远的,最好看不见她,更不想听她啰嗦。 他要自己当“司机”,一旦决定做什么事,那么他要按照他自己的方向,以他自己的方式,在他自己喜欢的时间,去做。一旦他要去做,他多半非常投入,而且很在乎自己做到最好。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给予孩子恰当的独立空间,给予孩子恰当的责任空间,他们会很值得信赖和放手,而且往往愿意表现得最好。

  再换句话说,如果他不想做什么,或者不想按照你的要求,不想跟随你的思路,那么,你一定会觉得他很讨厌,很倔强,很不讲理。

  再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9岁娃很跟你过不去,那么你要赶紧婶婶一下,“我给了他恰当的独立空间了吗?我给了他恰当的责任空间了吗?

  第2招牌特征, 是他变得更“深沉”了。

  当然,这是因为他更成熟了。和8岁娃相反,他不再满天飞,不再什么都风风火火而且信心满满。他的顾虑多了起来,速度慢了下来,信心度也保守起来。

  他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细致,更细腻,更细微。感情方面也一样,9岁娃对别人对自己的情绪与感情的感知更纤细,更准确。所以,假如你想掩饰你的某种情绪,比如表面上平静温和心里却很不以为然,或者肚子里盘算着什么小九九,呵呵,我劝你不要太自信。

  因为他的能力更加细致入微,加之他又很在乎自己做到最好, 所以这也许是提高孩子分数的大好时光。哪怕做个除法练习,他也会因为内心的驱动力而反反复复再三练习(而8岁的孩子往往为了让妈妈开心而乐意表现得好些)。他心里真的有了一个目标,不论是去爬山,还是限时听写测试,事后他的第一个念头往往是问自己,“我达到目标了吗?”

  他很愿意接受新任务的挑战,而且喜欢“进入”之前先弄明白这次的行动有什么新的内容。他不再像8岁时凭着一腔热情“砰”地一头栽进去,而是先思考,先做计划。哪怕遇到相当难度的、或者要吃些苦头的事情,只要他自己认定了他愿意接受某个新任务新挑战或者新想法,他甚至能有本事发掘出自己更大的潜力来完成任务。

  不过,不要以为9岁娃就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劳模。他一样会因为“太难了!”而不肯接受任务;他一样会因为失败而埋怨别人做得不好。好在9岁娃这时对因果的判断更加合乎逻辑,追求公平合理的意念也更加明确,所以,他对别人的责怪多半有道理,而且他也公平地责怪他自己,“这肯定是我干的”,只要他认为责任在他。

  他的成熟程度已经可以使他不那么在乎他正在做的什么被“打断”,比如,放下手里的工作,出去转一圈,回来以后又投入到刚才的工作中去。他不但有本事很快回到他刚才的思路中去,而且实际上他有这个心理驱动,敦促他把刚才作了一半的事情接着做下去。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对自己的性别意识当然越来越清晰。他们这时都很欣赏自己,也都同时很不欣赏异性,男孩嫌女孩阴阳怪气,女孩嫌男孩邋遢恶心,比方说。总之,远还不到“异性相吸” 的阶段。

  时间观念成熟到可以自己有意识地用时间表和闹钟来帮忙做计划、做事情了,他们会把自己一整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等着他们。于是乎,如果你发现你的娃把闹钟拧得格外早,一大早就自己爬起来忙这忙那,你可不要感到奇怪哟。

  空间概念成熟到可以自己搭乘公共汽车,去自己常去的地方,比如绘画课,甚至是去诊所做常规检查。这时候你已经可以放心给他一把钥匙,让他自己照顾自己一小段时间了。不过,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9岁娃毕竟还是小娃娃,没有足够的成熟度自己照顾自己太久。

  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哦,当爸爸们的可要听仔细了,尤其是男孩子的爸爸们。这是孩子长到这么大以来和爸爸最和睦的黄金时光。爸爸在9岁娃心目中的形象这时非常的高大,受到孩子的日益敬重。娃们会为爸爸的工作、职业感到骄傲,甚至为自己是这个爸爸的娃而感到骄傲。他们对爸爸的置评或者欣赏越来越在意,也越来越愿意和爸爸混在一起,跟爸爸一起做事情,一起玩耍。尽管这时的孩子对来自父母双方的指令都有抗拒倾向,不过相对而言爸爸的话似乎比妈妈的话要更中听一些。南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尤其亲密,不少家庭这时的组合应该是“父子”和“母女”。

  9岁娃的行为差异,也是孩子们长到这么大以来最多不同的时段。比方说,

  有的孩子很关注家里发生的事情,比如很在意父母在电话上聊写什么。

  有的孩子则好像根本不知道家里有什么事情进行着。

  有的孩子很在乎钱,有的很不在乎;

  有些孩子巴不得花掉手上的每一分钱,有的则舍不得花一分钱;

  有些孩子手很灵巧,做的东西非常细致;有的孩子则完全相反;

  有些孩子喜欢各种运动,有些则尽可能避免任何大运动量的活动;

  有些孩子喜欢看打斗激烈的电影,有些则不喜欢任何吓人的场景;

  有些孩子胃口特别好,有些则特别没胃口;

  有些孩子睡眠特别好,有些则睡不着、睡不香;

  有些孩子做什么都手脚特别麻利,有些则显然慢慢吞吞……

  父母这时需要一定的“定位调整”,以适应不同与以往的新的亲子关系模式。在此之前,父母与孩子的定位主要是“上下”的定位,父母关照(罩)着孩子的一切。但是,从现在开始,孩子对父母的仰视越来越少,对自我的看重越来越多。父母如果不能把自己“插手孩子事务”的水平线往下调整到与孩子“自己当司机”的成熟水平相一致的地方,那么亲子关系的紧张一定不可避免。

  在父母眼里,9岁娃仍然是小娃娃;可是在他们自己眼里,他们已经长大了。孩子特别不乐意父母还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不乐意“我的小宝贝”这样把他们当小娃娃看的语气,尤其讨厌父母以尊长自居倚老卖老。公众场合孩子已经忌讳“认亲”,你如果想当众抱抱他亲亲他,唉,你还不如杀了他吧。

  这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会随着青春期的脚步,越走越远。请做父母的记住,孩子向往成熟,孩子需要成熟,需要一步一步走向独立,一步一步远离母亲的裙裾。对孩子的这份成长需要和渴望,做父母的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当然,父母们也不需要担心是否9岁娃和父母之间就一定充满了硝烟。别忘了前面说过的,他们在乎自己做得最好,而且他们的逻辑思维、是非观念、公平信念、心思缜密等等的发育都越来越成熟,所以,假如你发现餐桌上的孩子变得彬彬有礼,你也不要感到意外。如果你能对父母角色把握得足够恰当,亲子之间可以是很融洽和谐的。

  还有,这时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于对自立的追求同时存在。让你做好角色调整,并不等于让你一下子彻底放手。孩子仍然需要你的爱,你的关注,包括你关注他在离开你的渴望与依恋你的关爱之间的挣扎。

  9岁娃和兄弟姐妹的相处,总体上来说,更和谐。他会为自己的兄姐感到自豪,对自己的弟妹更多关照。年龄相差越大,这样的表现就越清晰。9岁娃可以为了遇到麻烦的手足两肋插刀。假如让他照顾年龄很小的弟妹,你可以相当地放心,他懂得尽职尽责,而且会很有耐心,很温柔。

  年龄贴近的孩子之间,争吵攀比等等仍然是家常便饭。不过,程度上要轻得多。一则因为9岁娃对事理的公平心相当强烈了;再则因为后面要讲到的与朋友的关系格外密切,使得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正是因为这份强烈的公平心,假如父母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是让9岁娃觉得不公平,那可就真戳到了他的短筋上。

  如果说8岁娃的生活中心是妈妈的话,那么9岁娃的生活中心就很有可能是某个特别的朋友了。8岁娃为了强调他的论调的权威性,往往说,“我妈妈怎么怎么说”,或者权威人物“张老师怎么怎么说”。现在长到了9 岁,他变得认为某个朋友的话更具权威性,“石头怎么怎么说”。毫无悬念,这个时候,从这个时候开始,朋友的话比父母的话更有份量,而且越来越更有份量。

  他开始越来越在意朋友怎么做、做什么。朋友看什么电视;几点钟上床睡觉;帮家里做多少家务; 等等。他们对朋友开始讲“义气”,会为朋友遭到父母或者老师的不公平对待而站出来打抱不平,也会在朋友遇到麻烦时出拳相助。正是因为朋友是他的生活中心,所以同龄人,尤其是他所属的小团体,对他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9岁孩子两点需要父母特别注意★

  1,虽然9岁娃离不了朋友,哪怕你把他扔到沙漠里他也有本事挖掘出一个朋友来,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孩子会找不到朋友。这时,父母固然可以也应该帮助孩子,但,一味地推孩子出去,强迫他去交往,绝对是伤害孩子的好办法。

  2,既然你已经知道你的话远没有朋友的话中听,知道孩子的交往圈对他的影响很大,你就不能硬性阻止孩子和你不欣赏的人交往。你需要更多的宽容,更多的智慧。果说8岁娃的生活中心是妈妈的话,那么9岁娃的生活中心就很有可能是某个特别的朋友了。8岁娃为了强调他的论调的权威性,往往说,“我妈妈怎么怎么说”,或者权威人物“张老师怎么怎么说”。现在长到了9岁,他变得认为某个朋友的话更具权威性,“石头怎么怎么说”。毫无悬念,这个时候,从这个时候开始,朋友的话,比父母的话更有分量,而且越来越更有分量。

  在学校,9岁娃应该上四年级。四年级的功课是个飞跃,需要死记硬背得更少了,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更多了。有些孩子会不太适应这一变化,而造成成绩下降。

  9岁娃不但在家里追求独立,在学校里也一样,因此,老师们也会觉得9岁娃“刺头”很多。

  9岁娃既然在乎自己做得最好,那么,当然,他们在乎分数,在乎知道别人的分数,在乎和别人攀比,和别人竞争。

  9岁娃的另一个变化,是从喜欢一个老师而对某堂课感兴趣,变为因为对某项学科感兴趣而喜欢上那老师的课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