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综合性论文 > 正文

发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点(2)

来源:幼教网 2018-09-23 10:53:16

说两句


  发现3

  物质强化会降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动机


  德国研究人员考察了有无强化、以及不同类型的强化方式是否会影响到儿童随后的帮助行为。以20个月大的儿童为例,研究者首先构建了一个需要儿童提供帮助的场景(够不到远处的物品),并针对儿童的帮助行为进行不同类型的反馈。实验中设置了三种反馈方式:一种是没有强化的反馈;第二种是物质强化条件,即儿童提供帮助后会得到一个小玩具;第三种是语言强化条件,即被帮助者会表扬提供帮助的儿童。经过一个阶段的反馈处理后,儿童进入正式测验阶段。在正式测验中,儿童同样需要提供给别人一些帮助,研究者关注儿童之前接受的不同类型的强化是否会影响到他们在后~阶段的助人表现。结果发现,如果之前的助人行为得到了物质强化,那么,儿童其后的助人行为就会减少;而如果之前的助人行为得到的是口头表扬或没有得到任何强化,那么,儿童其后的助人行为不会减少。

  启示

  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儿童早期的助人行为受内在动机驱动,外在奖赏会削减这种动机;而言语表扬不会降低助人的内在动机,甚至可能会增加助人行为倾向,因为言语表扬是对这种内在动机的肯定而不是提供给行为者另一种动机——得到物质奖赏。只有当儿童本身的助人倾向很低,或者儿童过于害羞只有得到他人鼓励才会做出助人行为时,物质奖励才有促进作用。如果儿童本身的助人动机已经足够高,物质奖励会降低助人的内在动机。因此,对于儿童早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老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给予恰当的奖励方式,要慎用物质奖励。

  发现4

  儿童自主分享物品的经历会提高其后的分享行为水平


  在这项研究中,3~4岁的儿童被随机分到三个实验组中,第一个实验组的儿童选择是否让出自己的贴画分给心情低落的同伴,第二个实验组的儿童选择是不是把要扔掉的贴画分给心情低落的同伴,而第三个实验组的儿童被要求必须把贴画分给该同伴。之后,这三个组的儿童都参加一个分享小测试,测试中看他们是否能拿出较多的资源分给别人。结果表明,只有第一组的儿童会将较多的资源分给别人,表现得更加慷慨,而第二、三组的孩子会选择自己占有较多的资源。这一研究表明,儿童之前自愿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物品的经历能够有效提高其后的分享行为水平,相比之下,儿童奉命而为的分享或者所分享的物品并不是自己的这两种经历都不会提高其后的分享水平。

  启示

  对孩子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应该杜绝说教式的方式,因为要求儿童做出分享行为并不能促进儿童以后自发表现出分享行为。只有让儿童自己做出选择,主动分享,体会分享后的满足感,才能形成自己是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孩子的初步认识,并在“维持自我一致性”的心理作用下,不断地通过以后的亲社会行为强化对自己的认识。

  发现5

  社会认知能力能够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表现


  社会认知能力指对他人的认知以及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社会认知能力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在18个月大的儿童身上就有体现。比如,研究者在实验中设置了4种需要帮助的情境:研究者够不到东西,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做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或是采用错误的方法做事情,考察儿童是否会主动实施帮助。结果发现,虽然4种情境中研究者都不会对自己所处的“困境”进行言语描述,18个月大的儿童在4种情境中都能准确理解研究者的意图,并主动提供帮助。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即使在缺乏外部情绪线索时,18个月大的儿童也能对他人的不幸产生同情。比如,一个陌生成人画的画被另外一个人故意撕毁,即使该成人没有外显的负性情绪表露,18个月大的儿童也会对“不幸者”流露出关切的表情,并对“不幸者”做出安慰行为,比如抱或拍“不幸者”。这就是说,儿童早期的同情能力并不依赖于“情绪”线索,当这种线索缺乏时,儿童能够利用“情境”线索对他人产生同情。这时的同情源自儿童的认知过程。其中简单的认知过程包括直接联系(比如,看到其他个体流血会引起观察者自身的悲伤,因为流血和观察者自身过去的痛苦相联系);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即通过把自身置于他人的处境来推断他人的情感状态并在这种推断的基础上做出恰当反应。

  以上提到的对他人意图的理解,以及情感观点采择能力都是社会认知能力的表现,其中对他人意图的理解属于心理理论能力的一种。心理理论能力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愿望、意图、信念等)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学前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得分越高,他们越会主动分享,并且分享的也越多。

  启示

  这样的结果提示我们,亲社会行为和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有关,要想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一方面不能脱离其现有心理理论能力和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促进其心理理论能力和情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来提高其亲社会行为表现,包括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更多地涉及对心理状态的谈论,通过让孩子换位思考、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来体会对方的需要、情感等。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