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综合性论文 > 正文

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研究分析

来源:幼教网 2018-07-17 15:24:41

说两句

  摘要:南昌采茶戏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民间民俗文化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固然,在历史的长河行进中,许多生长于南昌本土的艺术已然消退于音乐舞台,但南昌采茶戏依然活跃在这片红土地上,其背后散发的独特艺术魅力值得深究。本文在对南昌采茶戏外部形态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剖析了南昌采茶戏的音乐构成,并就其传承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南昌采茶戏;音乐形态;文化内涵

  正是因为源于根植地方民间土壤、立足民众文化需求,南昌采茶戏的生存与发展才得以延续至今。南昌采茶戏有着十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加之其对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保证了它足量的发展空间。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看,南昌采茶戏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蕴含着该区域民间艺术精髓,展现了群众生活风貌与社会发展,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传统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因而,有关南昌采茶戏音乐形态方面的研究,备受业内人士关注和热议。

  1南昌采茶戏的外部形态

  中国戏曲艺术是音乐、舞蹈、文学等综合艺术的化身,所涵盖的文化底蕴、戏班结构、演出场合以及演出惯例等都是研究的重点。本节主要从南昌采茶戏的外部形态入手,着重分析其与周边艺术的交流借鉴、社会传播以及方言俚语等文化层面的内容。

  1.1交流借鉴

  初期的南昌采茶戏类属于民间歌舞,随着受时段交叉、剧本移植等因素影响,逐步发展成为戏曲。南昌作为江西省会城市,地处赣、皖、浙三省交界处,自明代中期之后,此地曾流动着大量戏曲艺人,为采茶戏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各地人才汇聚,使得南昌采茶戏不仅仅脱颖于采茶歌舞,同时还和花灯戏、花鼓戏等风格相近,彼此间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在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南昌采茶戏既借鉴其他音乐剧目,有时甚至将兄弟剧种直接化为己用。早在清末时期,黄梅采茶戏和赣南采茶戏的流入,就为南昌采茶戏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时至今日在剧本剧目、音乐曲调等方面依然留有身影。据相关史料记载,南昌采茶戏的剧目中不乏与其他“姐妹”艺术相近相同之处,有部分甚至是直接移植过来的,这也就决定了其丰厚的文化涵养。此外,在曲调节奏风格上,南昌采茶戏与湖北黄梅戏亦有很多相同之处。正如《南昌文史资料.第六辑》所载,“黄梅戏的打猪草曲调与南昌采茶戏的攀笋曲调基本节奏、风格有相类似”。

  1.2社会传播

  随着时境变迁,人们的精神需求与追求不断发展,南昌采茶戏作为重要的精神食粮,其剧目内容、表演形态等也在经历分化与融合的过程。其中,分化是社会变革进步的必然结果,融合则是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播的具体形式表现。根据《社会学原理》定义,文化传播是人们在文化交往中出现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延续到南昌采茶戏发展上,它的形成始终脱离不开文化文学领域的扩散与共享,在此过程中民间民俗艺术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新事物的涌现,加速了南昌采茶戏分化,具体表现为剧情强调贴近民众、演员个性越发突显、女性主导地位确立等,主观意志的融入,还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风貌。南昌采茶戏独具特色的剧情、人物构成,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人们的精神素养、审美追求与思想感受,因而更容易被受众群体认可,这也就奠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过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使是南昌采茶戏如何分化,始终也是在主干道路上的剥离与延伸,或是可称之为是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另一种感性流露。

  1.3方言俚语

  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其本身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对具体生活形态的展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南昌采茶戏是地方戏曲音乐与地方文化色彩汇聚的丰硕成果。随着社会主义体制建设深入,人们的思维方式、精神追求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旧思想的碰撞过程中,南昌采茶戏的文化底蕴承载越发丰厚。简单来讲,像南昌采茶戏这种民间民俗艺术,它的传播本就无定式规划,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文化不稳定性和即兴性,即伴随着情感劳作变化与生活环境变迁,南昌采茶戏与其他民俗艺术不断交融。在现实的南昌采茶戏表演过程中,牵涉到演员与环境、观众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尤其在导板、散板等戏剧情感处理上都需要演员临场发挥。但是,长期的演出实践积累沉淀,南昌采茶戏又形成了一定“程式”,仍需在戏曲领域的框架内发挥与塑造,以更加精准地展现人物形象。此外,南昌采茶戏能够发展延续至今,并非偶然事件,主要取决于其“接地气”的演出形式,表达和诉说着人们生活中的种种,具有重要的精神愉悦功能。

  2南昌采茶戏的音乐构成

  根据辩证主义理论,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反作用于内因。因此,民间艺术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其内部构成特色。南昌采茶戏作为特殊的音乐艺术门类,其立足点恰恰就在于音乐自身的展现。基于此,作者主要从南昌采茶戏的音乐腔调与器乐场面入手,分析了其音乐形态,具体表述如下:

  2.1音乐腔调

  2.1.1南昌本调

  “本调”最初是在“下河调”基础上,将铜锣变为丝弦伴奏,用乐队过门取代人声帮腔形成的,是南昌采茶戏独特唱腔风格的主要体现。综合来讲,根据行当的划分,南昌本调涵括了小丑本调、老生本调、小生本调、花旦本调以及大花本调等内容。其中,小丑本调多以念白为主,且几乎不分配唱段,但其幽默诙谐的表演,却能有效调动观众情绪、营造故事氛围。一般在小本花戏的演出中,丑角才会涉及一些“杂调”唱段。老生本调最大的不同表现为,采用上下对称的宫调式,在整个行当中饰演正直善良的人物,因而讲求字正腔圆、韵味深厚,动作注重雍容、端庄,念白和唱都是真声发音。而小生本调常用真音和尖音假嗓演唱,并配以真假嗓念白,上下句对称的旋律结构,清脆而不柔媚、刚健而不粗野的声线,塑造了其华美、明亮的唱风。花旦本调则以念白和做工为重点,强调唱腔乖巧灵敏、美丽清秀,其中散白居多,唱段的结束音大都回落到sol音上。最后,属于花脸行当的大花本调,由于塑造人物性格粗狂、豪迈,所以演唱上注重音色宽洪、粗壮、浑厚,要求使用真声。

  2.1.2凡字调

  南昌采茶戏凡字调的成型与“三脚班”时期黄梅戏剧目引入息息相关,并随着后期发展逐步融合了本地方言。起初,凡字调专用于传统戏中的鬼神角色曲调,与湖北黄梅戏的还魂腔旋律基本相近,但发展至今已然突破了这种禁锢,演唱中多作soldola、solmire等三四度跳进,乐句尾音最终都回落到re上。与本调相异,以商调式为特征的凡字调并无行当划分,因而感情色彩更加丰富,两者对比强烈突出。但南昌采茶戏的凡字调又与本调有相同之处,集中表现在板眼形式、用韵规律、唱腔结构以及旋法等方面。正如《世说新语》所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进自然也”。南昌采茶戏作为地方戏曲音乐的代表,一贯以声腔为主导,强调“声腔”、“韵味”的形式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凡字调是民间音乐语言与民间文学有机结合的结果,是南昌采茶戏音乐形态的重要组成。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