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6-30 10:26:13
	  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排序规律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实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到处都渗透着数学知识,比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我经常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第二,第三……,”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结合春天的特点,我设计了主题《春天的朋友》的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掌握7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2、 感知物品排列的顺序与序数词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给打乱的数字按顺序排列。
	
	  活动准备
	
	  1、7张自制反映春天景物特征的图片。
	
	  2、数字1——7的卡片若干。
	
	  3、春天花园图。
	
	  活动过程
	
	  一、师幼舞蹈《春雨沙沙》,引出春天的7位朋友(师一一出示7幅春天景物图),并数一数。
	
	  二、教师出示1——7的数字宝宝给小朋友认读。并要求用数字说量词,如:7个苹果……
	
	  三、编号游戏。
	
	  1、7名幼儿拿着数字卡片按1——7的顺序排队,如: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
	
	  齐读数字1——7。
	
	  2、7名幼儿上黑板给春天的朋友按1——7的顺序编号,全班齐读数字1——7。
	
	  四、幼儿操作。
	
	  1、幼儿分组合作按1——7的顺序排列,(每组7人,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
	
	  2、展示结果,请2名幼儿上黑板给春天花园图(打乱数字顺序)按顺序排列。
	
	  3、师幼点评,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
	
	  1、《纲要》中指出:数学活动应当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帮助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此次活动我自制精美的春天景物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情景图与游戏相结合,并渗透数学教育,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观教学法,幼儿兴趣很浓。
	
	  2、编号游戏让幼儿在玩当中学到知识,如: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台说:“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体现了愉快教学法。
	
	  3、利用分组合作和动手操作来突破重难点,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
	
	  4、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一边数数一边用手指点数。
	
	  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简练,表扬语言不够艺术。
	
	  2、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是用的时间过长。
	
	  3、提问的方式缺乏启发性,如: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提问没能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策略:
	
	  1、 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修养。
	
	  2、 设计的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并带有启发性,及时点拨,规范孩子的数学语言。
	
	  3、 善于发现课堂中的个别差异,及时引导,处理好细节教育。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