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3-16 11:13:33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2018年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送行》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充分理解这篇幽默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2、学习文章的铺垫手法,了解幽默之处的用意,并体会它们对表情达意的主要作用。
	
	  3、体验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渴望真情实感的愿望,并激发自己善待别人,善解人意,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铺垫、幽默等手法在文中所起作用的质疑,学会领悟语言“背后”的东西——作者的真实用意。
	
	  2、尝试自己对文本独立的判断与思考。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语文活动
	
	  各学习小组交流本组准备的我国古代送别诗(如《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二、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亲情、友情历来被广为颂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古人的感情是多么的真挚和淳厚,他们的精神世界又是多么宽广和丰富。英国人比尔博姆所写的《送行》一文表现的也是这种情谊吗?
	
	  请大家默读全文,要求:
	
	  1、迅速翻阅字典,并结合注释,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释义。
	
	  2、通读课文后,你认为作者把“送行”描写成什么样的场面?对“送行”是什么态度?根据这一体会,请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成为“______________的送行”;同时,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加上这一词语的原因。
	
	  三、导入反馈
	
	  1、补充词语。
	
	  不谙(ān )世故 饯(jiàn)行 吝(lìn)惜
	
	  2、答案不必拘泥为一个词语,但必须符合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理有据。如;
	
	  尴尬的送行(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送行的滑稽场面)
	
	  无奈的送行(表现对繁琐虚应形式的反感)
	
	  悲哀的送行(表现对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的渴望)
	
	  “尴尬”:文章主要集中体现在第6自然段。“局促不安”、“巴望讨好,哀哀求助的、笨拙的陌生人”、“长时间的沉默”、“强作笑颜”、“故意做作的”、“解脱还没有来”……
	
	  其次是文中第1、3自然段,谈到车站送行的尴尬。
	
	  四、再次通读课文,思考;
	
	  1、作者为什么对“送行”是这样的态度?是他天生感情冷漠,不懂得珍惜情感吗?还是另有原因?
	
	  2、文章既然写自己对“送行”的态度与看法,为什么要加入勒罗为人送行的情节呢?
	
	  反馈, 明确以下几点;
	
	  1、作者认为送行很尴尬,并非自己感情淡漠,不重情谊。第5自然段描写饯行时的氛围,表达了自己对朋友惜别的真实情感;从第16自然段作者不吝惜投资要学习所谓的送行都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重情感的人。
	
	  2、作者认为送行尴尬,主要是因为在家中送客,感情是自然流露,告别得体大方;而车站送行,是告别的机械重复,缺乏真情实感,是为了应付不可随意变更的正常交往礼节,因此,告别双方掩盖内心的困乏,强颜作笑,语言重复做作,逢场作戏,口上是依依惜别,内心是盼望开车哨声响起,以求得解脱。于是,出现了一幕可笑而又无奈的尴尬场面。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