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3-12 12:37:59
	
	
	  第二课时
	
	  师生共同回顾
	
	  师:通过上节课1——4自然段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1、知道了敬惜字纸的乡俗。
	
	  2、知道了字就是一个个有生命的小精灵。
	
	  3、字是值得敬畏的。
	
	  师:是呀,正是有了乡俗的影响,让作者对汉字产生了敬畏之情,萌生了探寻方块字奥秘的向往,从此开始了读书探寻的历程。多年之后让他感受到汉字是有生命的。
	
	  四、精读5——8自然段,体会作者敬畏的是什么,汉字为什么是有生命的。
	
	  1、 (放幻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8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用线勾画出来。
	
	  预设:读《聊斋志异》让我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
	
	  “方块字呀,你不是神仙……具备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2、研读第五自然段
	
	  (1)你从这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汉字有呼风唤雨的本领?(生读文谈理解)
	
	  令人恐怖、害怕,充满神秘色彩,呼风唤雨的本领,看到文字让人想象……的意境。
	
	  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放幻灯:“分明是晴天……却又杳无人影……”)
	
	  (2)大家在阅读时,感受过汉字的这种呼风唤雨的本领吗?跟着书中的文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喜,一起怒……(简单列举)
	
	  师:一个个方块字营造出来的不同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字如同有生命的神仙一样,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难怪作者这样说(放幻灯):“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3)就让我们带着对汉字的敬畏,把这有生命的文字读出来:
	
	  (放幻灯)“方块字呀,……具备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过渡:《聊斋志异》让我们见识了汉字呼风唤雨的本领,感受到了字是有生命的,那么你从课文的哪里还感受到了字是有生命的?
	
	  预设:读唐诗《听张立本女吟》也让我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3、研读第六、七自然段
	
	  (1)朗读古诗
	
	  (2)这首诗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诗境)
	
	  (3)这种凄婉苍凉的歌声,怎么能在纸面上流传下来呢?启发:是录音机里放出的吗?(不是)是女歌唱家唱给我们听的吗?(不是)
	
	  通过文字让我们听到了声音。
	
	  师:文字不是有生命的女歌唱家,却同样能让我们听到歌声,所以说(放幻灯):“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升华朗读: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字的敬畏,把这有生命的文字唱响:
	
	  齐读唐诗《听张立本女吟》。
	
	  过渡:不仅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宋词元曲汉赋中的一个个文字同样具有着生命力。将中国5000年的文化从一个世纪传承到另一个世纪,展现着汉字不息的生命力。
	
	  师:那么,你从哪里还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
	
	  4、研读第八自然段
	
	  读第8自然段,体会汉字的含蓄。
	
	  预设:A、“一提到“翠”字,……江南水乡的朦胧。”一句。
	
	  请你也列举出一个这样含蓄的字?(学生仿照翠、风、雨简单列举。)
	
	  (出示汉字:暖)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景物、情感)
	
	  一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居然有这么多,这就是字的含蓄呀。
	
	  B、这些含蓄的字还能当作名画欣赏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些分开的字……当作名画欣赏“一句。
	
	  (出示幻灯)“风”不同的字体,请学生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这么美的字真是惹人喜爱呀。)
	
	  C、如果我们把这些含蓄又可爱的字叠连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幻灯出示楹联)指名读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读了这副楹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空间调度能力”和“气象万千”一词。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