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2-21 20:19:22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2018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望洞庭》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指导书写“庭”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
	
	  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
	
	  (二)美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如: 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评价)
	
	  应该怎样读?(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是多么的宁静 !一起来读……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一起读……
	
	  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