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幼儿园教案 > 教师教案 > 正文

广州疾病防治专家:如何预防手足口病(2)

来源:幼教网 2009-04-13 18:57:35

说两句

  幼托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卫生局、医疗机构的专家已对幼儿园的老师进行预防手足口病的培训,通过媒体、医院等多种渠道宣传,让广大市民正确认识此病。

  托幼机构及小学要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感染可以终生免疫

  此病在学龄前高发,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孩容易得此病。成人一般会是隐性感染,隐性感染与发病比例是100: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很多,但只要感染过,就有终生的免疫,但是同型病毒终于免疫。譬如有人感染了EV71病毒,那么以后EV71病毒再次感染他,他不会发病,但他如果感染其它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机体免疫力不好仍会发病。一般喝母乳的小孩,有母乳的免疫力。

  广州市儿童医院龚院长

  广州皮肤病防治所张主任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李科长

  手足口病流行知识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患者的粪便、唾液、分泌物及分泌物污染的食物,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有传染性;人群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患者穿破的水疱;分泌物、医疗交叉感染、水污染、玩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是学龄前儿童。

  流行特点: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少见。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经过较短,约4-10天,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治疗原则:

  患者一般可以完全康复。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并发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