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幼升小衔接 > 正文

芬兰的幼小衔接教育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作者:王芳滕珺 2018-07-10 10:06:38

说两句

  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是儿童早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顺利的幼小衔接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且能促进其积极情感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芬兰幼儿园为幼儿升入小学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1.学前教育单列,政策灵活公平

  国内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大都集中在大班阶段进行。一般来说,幼儿园会通过准备文具、改变教室环境、参观小学或体验小学生活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入学意识。虽然这些措施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时间短,系统性和深入程度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芬兰则打破常规,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单列出一个学前教育阶段,时间为一年(6-7岁),并将其主要教育任务确定为“为入学做好准备”,帮助幼儿更从容地从游戏学习过渡到学科学习。

  此外,芬兰学前教育还十分注重“公平”,让每个儿童都能接受优质教育。为此,芬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改革在2001年,当时芬兰政府开始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家长自愿选择是否参与。尽管免费政策大大提高了入园率,但仍有极少数幼儿无法接受学前教育。于是,芬兰在2015年进行了第二次改革,正式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之中。这为确保全体儿童(尤其是处境不利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是提高入学准备质量的前提。

  教育地点的选择则是灵活的。举办学前教育的地点可以是小学,也可以是日托中心,由家庭自主选择。目前,芬兰有20%的幼儿在小学接受学前教育,有80%的幼儿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具体的安排为:上午接受4个小时的免费学前教育,下午自愿选择是否接受收费的日托教育或课后教育。无论是在日托中心还是在小学接受学前教育,儿童的学习生活都是两种形态(小学教育形态和日托教育形态)并存,大大减小了幼小过渡的坡度。

  2.注重核心素养,倡导“现象教学”

  2014年,芬兰最新版本的《国家学前教育核心课程》提出了培养儿童“横贯能力”的目标,即在不同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主要分为六种——思考、学习能力;文化识读和自我表达能力;自我照顾和基本生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信息与通讯技术能力;参与、融入能力。传统的分科教学难以发展这些素养,因此要改革教学方式,进行各学科有机结合的“现象教学”。

  坦佩雷市M幼儿园设计的“森林活动”就是一种现象教学。学前班的幼儿每天都要去森林里呆三个小时,游戏、学习、交往,探究各种自然现象。园长认为,与在幼儿园里相比,幼儿在森林里的学习更加富有挑战性,会促使他们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如在森林里幼儿发现自然现象有很多种,于是主动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要和同伴紧密合作……S幼儿园则利用一周的时间开展了“我的城市”探究活动。幼儿到博物馆了解坦佩雷市的历史,到市政厅和市长进行交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等。最后,把自己的收获、感想用文字和图画表达出来并贴在墙上,供大家参观。芬兰的“现象教学”强调幼儿学习的过程、探究的深度以及与现实生活的深度融合,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芬兰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的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为下一阶段的小学学习做了充足的准备。

  3.增加学科学习,预防学习困难

  在坦佩雷市M幼儿园里,尽管3-6岁班和学前班教室紧挨着,但学习活动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3-6岁班强调的是“游戏中学”,他们每天早餐后会有30分钟左右集体阅读交流的时间,每周也会开展1-2次集体外出和游戏活动,但并没有十分正规的读、写、算活动。而学前班强调的是“学科学习”,每天上午都有2-3节小学式的教学活动。学校会发给每个幼儿一本厚厚的“课本”,里面创设了很多有趣的情境,每个情境里的主人公(幼儿喜欢的小动物)都会提出学习要求,让幼儿愉快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写字母、加减计算等。每次课堂教学完成后,幼儿都会上交作业,教师进行批改。教师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验,来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如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教师先提出问题:“比3架飞机多2架飞机是多少架飞机?”然后要求幼儿在试卷上圈出相应数量的飞机。可以看出,学前班的学习兼具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特点,具体、形象但又注重学科知识,可以支持幼儿顺利实现由游戏学习向学科学习的转变。

  在芬兰学前教育中,还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在帮助幼儿进行入学准备时,强调一个都不能落下。芬兰是一个小国,他们将每一个孩子都视作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力量,因此特别重视对学习不利或困难学生的干预和补救措施。学前阶段被视作一个干预的关键时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三种干预方式。第一种是在5-6岁就开始学前班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共接受两年(5-7岁)的学前教育,然后在正常时间进入小学学习。第二种方式是孩子同样接受2年的学前教育,但年龄为6-8岁,会比正常时间晚一年进入小学。第三种是,如果医生、教育专家的诊断表明孩子必须接受特殊学前教育,那家长就要把孩子送到相应的学校和班级。在那里,师生比更低,对孩子提供的支持更加专门化。

  芬兰人把他们的学习支持分为一般支持、加强支持和特殊支持,在学前教育阶段,这些支持方式也在广泛而高效地运用着,这让每个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就都具备了适应学习生活的基本能力。(作者:王芳,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作者:滕珺,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