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18-06-06 11:17:05
	  成语解释: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成语繁体:利令智昬
	
	  成语简拼:LLZH
	
	  成语注音:ㄌ一ˋ ㄌ一ㄥˋ ㄓˋ ㄏㄨ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利令智昏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昏,不能读作“yūn”。
	
	  成语辨形:利,不能写作“立”;智,不能写作“知”。
	
	  成语辨析:利令智昏和“见利忘义”;都含有“为私利而做事”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但利令智昏偏重于“智昏”;即头脑发昏的意思;而“见利忘义”偏重于“忘义”;“忘掉道义”。
	
	  近义词:见利忘义、利欲熏心
	
	  反义词:见利思义、舍生取义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