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18-06-04 14:05:05
	  成语解释:
	
	  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成语繁体:魂飛魄散
	
	  成语简拼:HFPS
	
	  成语注音:ㄏㄨㄣˊ ㄈㄟ ㄆㄛˋ ㄙㄢ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魂飞魄散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散,不能读作“sǎn”。
	
	  成语辨形:散,不能写作“撒”。
	
	  成语辨析:见“魂不附体”(442页)。
	
	  近义词:魂不附体、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反义词:处之泰然、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成语例子: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魂飞魄散。(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
	
	  英语翻译:almost swooning with fright
	
	  俄语翻译:смертéльно напуганный
	
	  成语谜语:灵魂消失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洛阳女子贺怜怜与汴梁才子王涣一见钟情就订了婚。贺家嫌王涣家贫就把怜怜另许配给种师道手下军需官高常彬。王涣装作卖查梨的前去承天寺里见怜怜,遇到高常彬回家,王涣吓得魂飞魄散。王涣后来参军立下军功,夺回怜怜白头到老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