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18-05-28 19:52:17
	  宠辱不惊
	
	  成语解释:
	
	  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成语出处:《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成语繁体:寵辱不驚
	
	  成语简拼:CRBJ
	
	  成语注音:ㄔㄨㄥˇ ㄖㄨˇ ㄅㄨˋ ㄐ一ㄥ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宠辱不惊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人豁达的性格。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宠,不能读作“chónɡ”。
	
	  成语辨形:惊,不能写作“京”。
	
	  近义词置之度外
	
	  反义词患得患失、宠辱若惊
	
	  成语例子: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英语翻译:undisturbed either by favour or disgrace
	
	  成语故事:
	
	  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政绩,该官吏表现出宠辱不惊。后来卢本人也大起大落,命运坎坷,他的心情始终平静如水,并不因起落无常而改变自己的为人原则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