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长教育心得 > 正文

孩子7岁前爸妈一定要做的5件事

来源:凯叔讲故事 作者:阿林 2018-05-28 16:58:29

说两句

  印度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对中产父母为了让女儿进入名校幼儿园而发生的各种斗智斗勇、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句话引发热议:

  这个说法有些危言耸听,却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用49年记录了14个英国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最后总结出一句话:让我带一个孩子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

  的确,7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培养良好习惯、塑造性格的黄金期,这期间孩子所接受的抚养和教育,将影响他一生的幸福和成就。

  弗洛伊德曾说,孩子6岁之后没有新鲜事,我们也常说「3岁看大,7岁看老」。

  于是多少父母忐忑着,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给孩子带去不好的影响。

  其实不至于。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提供一个「差不多好」的成长环境就够了。这个差不多好,是怎么个好法?

  如果可以,在孩子7岁以前,请为他做到这5件事。

  1、爱不能缺席,更不能迟到

  这个爱,要通过你的陪伴,你的在场,你的拥抱,或者你直接言语上的「我爱你」去表达。

  没有做的,或者没有说出来的,但凡闷在心里的都不作数。

  前不久,一位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因网贷走上绝路,最终在一家小旅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在日记中说,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渴望亲情,渴望成功,却没有父母的指引,他似乎对活着这件事早已无望了。

  可他不知道,在他眼中「严重缺席」的父母,却一直在默默关心他,甚至爷爷奶奶仍然还在工作,只为给他攒钱买房结婚。

  然而,他们的孩子,再也不会知道了。

  没有表达过的爱等同于不存在。

  孩子7岁以前,是接收爱、感受爱、学习表达爱的最佳窗口期。

  这期间,一定要用语言告诉他:孩子,我真的很爱你;我爱你不是因为你乖,学习好,我爱你只因为你是你。

  带着爱和欣赏去抚摸他,触碰他,孩子能够感受到,这将是他未来珍视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的基础。

  2、允许孩子经历自然而然的挫败

  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是不吝于爱孩子的。有时候,甚至会爱过了头。

  前些天,朋友向我抱怨,她女儿5岁了,仍然抵触上幼儿园,焦躁,无法独处。

  为什么?孩子有个100分妈妈,倾尽全力避免女儿遭受任何痛苦和压力,孩子完全没有学会独处和自我安抚的能力。

  然而孩子总会「摔倒」的,如果此前不曾练习过,反倒可能会摔得更惨。

  一个从小备受父母呵护的女孩,恋爱后,也要求男友对她千依百顺。俩人仅因为小口角,女孩竟然在车行进时直接跳车。很不幸,她被后面的车辆撞到,当场身亡。

  这个惨剧是怎么发生的?女孩的父母忘了教会她,这个世界不是围绕我们转的。

  为人父母,不必随时陪伴,亦不必刻意制造挫败。

  单是出了月子以后,母亲逐渐找回自我的过程,就足以带给孩子大量的挫折体验。

  妈妈哄睡孩子后去做家务,孩子哭了妈妈才回来;后来妈妈去上班,再后来是断奶、分床睡、入园分离、无理要求被拒绝……这些小挫败都是孩子能够容忍的。

  通过去体验,去修复,孩子逐渐会明白,自己并非那么脆弱与不堪一击。

  3、「忍受」孩子的叛逆

  《奇葩大会》上,作家蒋方舟说: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所谓「任性」,其实是指遵从个人意志行事的态度。

  孩子1岁半左右,逐渐有了自主意识,随着成长,他开始践行「任性」二字,但往往被大人称为「叛逆」。

  「叛逆」这个词对孩子而言其实不公平。

  孩子渴望探索外界,期待自己做决定,可是父母却常常对他说「不」。

  所以,孩子的很多行为或者情绪问题,是为了排解生理或心理上的压力而产生的自然反应。

  应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唯一的,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忍」。

  这个忍不是「纵容和默许」。当孩子触碰到你的底线,让你不舒服,或者某个需求你无法接受,你当然需要坚定地说「不」。

  这个忍受指的是,冲突发生时,你最好能够忍住不去打孩子,骂孩子,忍住不要情绪激动地和孩子讲道理。

  你可以不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但请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利,和表达自己的机会。

  很多父母对乖孩子情有独钟。殊不知,后来走进心理医院求助的,多半是早年非常乖巧的孩子。

  因服从父母意志的缘故,乖孩子们不得不一点点放弃真实自我,发展成父母期待的样子。

  然而,在那个虚假自我背后全都是空洞。他长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被掏空的、枯竭的过程。

  这类孩子最易遭遇抑郁和焦虑的困扰。

  所以,你该明白,一个敢在你面前发脾气的孩子是多么可贵,多么有活力!

  图片来源:《家有儿女》

  4、为孩子的情绪命名

  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个孩子网上买了个玩具,可快递一直没到。于是他一再抱着妈妈的腿闹。

  妈妈后来问:快递叔叔没来,你失望了对吗?

  孩子当即哭了。他还跑到爸爸、爷爷、奶奶面前挨个儿说:快递叔叔没来,我失望了!

  这位妈妈使用的方法,就是为孩子的情绪命名。

  孩子一开始并不能清晰表达出「失望」,只是心中充满了莫名的焦虑、无奈,所以才闹个不停。

  若妈妈嫌他烦,喝止他安静,那么这个情绪就会被压抑下去。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形,孩子同样会陷入无法自控的焦躁中。

  但是这个妈妈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并给它命了名,一切就不一样了。

  孩子是喜极而泣的,他的眼泪中满是被妈妈理解的喜悦。

  他反复去对其他家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是在练习情绪识别的能力。正是在这样言语化的过程中,孩子体验到掌控感和成就感。

  高情商的孩子就是这样养成的。

  当孩子有情绪,哭闹,不要说「没事,别哭,有什么好哭的」,或者干脆粗暴制止。

  而是帮他说出当下的感受:你是不是因为xxx有些伤心/生气/难过?爸爸妈妈陪着你。

  你可曾见过那些被情绪填满,无法言语表达,只会通过抱头蹲坐、大喊大叫、打砸东西等方式,让别人明白他内心感受的人?或者遇到问题时只知道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人?

  这些其实都是早年情绪不被父母看见的结果,只能通过近乎悲壮的方式,企图让别人看见自己的存在。

  5、保有定力

  如今,我们活在一个励志时代。

  几乎所有人都坚信,失败是不被接纳的,跟成功无关的事情最好靠边站。

  哪怕哭着喊着,生拉硬拽,也要把孩子往那条名叫成功的独木桥上挤。

  好像如果不成功,不优秀,此生就一定会完蛋一样。

  想起看过的一本书《此生未完成》,是海归博士于娟在自己癌症晚期写下的。

  在生病之前,她读研、读博、出国留学、名校任教,人生眼看着就要一路开挂走高,却突然戛然而止。

  那时,她的儿子才刚1岁多,刚会叫妈妈。

  她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一字一句,读来让人肝肠寸断。

  离开人世前,这位母亲发现,所有的功名利禄,都不及跟家人温暖蜗居来得美好。一切都会过去,唯有快乐相伴的每一个当下,最实在。

  也许,父母有必要带着一种「时日无多」的心态去生活,去看待养孩子这件事。

  我知道,要做到前述4点,也许还算简单。最后这一点,特别难,但也特别特别重要。

  很多时候,父母不是做得太少了,而是太多。

  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把这个家变得尽可能温暖,让它成为孩子真正的庇护所和港湾。

  然后一日日地目送孩子远去的背影,

  克制住自己指点孩子人生的冲动,

  并假装淡然和洒脱地叮嘱一句:

  任何时候,只要需要,记得回家来。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