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3-30 21:22:16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预习课后训练题。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二、思考问题。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三、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四、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多媒体演示】
	
	  ★学生演示。
	
	  ★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注: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六、拓展阅读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2、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