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3-28 09:51:41
	
	
	  5.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好了,还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东西。
	
	  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
	
	  (学生谈设想,教师点评。)
	
	  6.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一个场景。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
	
	  7.作品展出,互评交流。
	
	  (1)自己介绍。
	
	  (2)教师简单小结。
	
	  8.课后延伸: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
	
	  9.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场景半成品,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现成的小玩具(汽车、纸偶人等)。
	
	  (教师)范作,裁纸刀,纸盒等。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通过大胆的设想,运用了各种办法,有的改变外形,有的添加饰物,有的着色渲染……可以说是各显神通。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制作成了一个小的场景。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场景更真实、更有趣、更富有表现力呢?
	
	  (1)选择有代表性的场景2—3个。
	
	  教师猜想场景可能表现什么主题?
	
	  例如:你的盒子有深蓝色的背景,前面是高低变化的树木,该是准备开一个森林音乐会吧……
	
	  (2)学生介绍自己在设想、制作过程中比较满意的地方。
	
	  (3)请同学们一起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出出金点子,怎样丰富、美化盒子?
	
	  2.继续制作完成《大盒子小舞台》,添加小品、小景,丰富舞台。
	
	  (1)纸质的小景、小品的固定。
	
	  教师:作品中需要许多用纸做的人、树、动物等,那么怎样将它们竖起来,站稳呢?
	
	  (看教科书上的范图,教师简单示范。)
	
	  ①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
	
	  ②在物体的背部粘一个支架或纸盒。
	
	  ③在纸盒的底部堆上土或者橡皮泥等。
	
	  ④将纸质小景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
	
	  铁丝、小棒、毛线等的线型材料的固定(钻孔、缠绕、粘贴等)。
	
	  3.组合各物品,美化舞台。
	
	  舞台做好了,也有了背景和主角(汽车、人、小动物等),如何围绕自己的设想编排、组织、美化舞台呢?
	
	  (1)教师示范,景物按一定的规律放置。请同学们一起说一说编排的优劣,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左中右式的排列:清楚,整齐,但显死板。
	
	  ②三角形的编排:变化多,易协调,但画面易散。
	
	  ③放射形、曲线、特殊形的排列……
	
	  (2)色彩的搭配要与主题一致。
	
	  4.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制作方法、材料、主体的一致性。
	
	  5.个别展评,夸夸小舞台。
	
	  (1)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同学间相互评议。
	
	  (2)更多的有关盒子的艺术作品欣赏。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以大盒子为底座的工艺制作。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关于盒子的工艺品。
	
	  如:首饰盒。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盒子制作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6.课后延伸,寻找小舞台。
	
	  (1)整理收集材料。
	
	  (2)寻找可以通过盒子为基础的其他设计造型。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