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3-20 17:31:40
	
	
	  (三)观察比较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 (四)拓展应用
	
	  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纸片、8根小棒、长1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
	
	  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五)总结概括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六)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本环节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和探索空间,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并感悟、体验这一过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与个人独立思考、全班集体学习有机结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问题在交流中得到解决。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1、自主练习1、2
	
	  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
	
	  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子里有11块糖,取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 如果取出2块,是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这一点。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