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3-14 08:51:33
	
	
	  3、交流反馈:
	
	  故事发生的时间:解放战争时期
	
	  故事发生的地点:大别山区一带
	
	  人物;刘伯承邓小平孙老汉
	
	  当时正处于紧张的战斗当中:转战
	
	  4、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为解放战争时期(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自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巨大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两块银元》故事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
	
	  四、学习课文的结尾部分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思考读了这段话后又些什么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交流反馈
	
	  估计学生的答案有:A、“盼头”是什么意思?B、这样的军队是指怎样的军队?C、为什么说有了这样的军队中国就有盼头了?D、孙老汉为什么要感动得热泪盈眶?
	
	  4、理解“盼头”——希望。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其余几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是本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及时予以肯定问题提得好,提到了点子上,并告诉学生这正是我们这篇课文要研究的主要话题,这样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然后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引导他们深入学习课文,即阅读第2、3、4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词语
	
	  二、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三、带着“孙老汉为什么要感动得热泪盈眶?”这问题深入学习课文的2、3、4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四人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3、反馈学习结果。
	
	  感动一:孙老汉打碎茶壶,两位首长自掏腰包赔钱。
	
	  引导讨论的话题:这打碎的茶壶,两位首长该不该赔钱?
	
	  相关话题:
	
	  A、孙老汉为什么要给两位首长沏茶?着重理解“日夜操劳”、“又是敬佩又是心疼”。说说孙老汉是怎样敬佩,怎样心疼?
	
	  B、两位首长又是什么态度?理解两“笑”的含义:前一个打破尴尬的局面,不让孙老汉难堪,后一个幽默风趣,使孙老汉不好意思拒绝。
	
	  C、茶壶是孙老汉打碎的,为什么刘伯承要说:“你要帮助解放军遵守纪律。”?
	
	  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独立读书、思考,根据需要可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使学生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启发,思维互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全班交流,同时结合一定的语言训练,使学生理解了内涵,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感动二:缝进了衣领里的银元最终又被首长送了回来。
	
	  相关话题:
	
	  A、孙老汉和他老伴觉得这前该拿吗,为什么?理解“埋怨”、“安心”
	
	  B、当两位首长再次看到这两块银元时,百感交集,会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
	
	  引导学生想象填空:
	
	  刘司令员发现了缝在衣领里的两块银元,百感交集:“孙老汉啊,_ 。
	
	  学习“他俩再三嘱咐警卫员:‘损坏东西要赔,这是我军的纪律,可含糊不得!’”
	
	  反复朗读之后,引导学生想象:当警卫员拿出两块银元,一路上,他激动地想。
	
	  四、再读第6自然段
	
	  1、说说孙老汉因什么而感动?这是激动的眼泪,幸福的眼泪,他的眼泪想告诉我们什么?
	
	  2、这是一支怎么样的军队?
	
	  五、根据“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线索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在说完整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在添加一些细枝末叶复述课文。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