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2-28 21:58:37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2018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古诗简析:
	
	  晚唐时期,日本僧人的入唐比在遣唐使时代更加容易。敬龙便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他学成归国时,韦庄为他写诗送行。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教学目标:
	
	  1.学习《送日本国僧敬龙归》,了解这首诗写日本僧人敬龙学成归国时,诗人为他写诗送行,体现了对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学习《塞下曲》,了解这首诗描写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塞下曲》。
	
	  3.能看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晚唐时期,日本僧人的入唐比在遣唐使时代更加容易。敬龙便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他学成归国时,韦庄为他写诗送行。
	
	  (一)初读感知。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二)品读悟诗情。
	
	  1.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