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18-02-27 16:09:34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
	
	  同桌共练→指名讲述
	
	  三、指导生字的书写:
	
	  “奸”要写得左窄右宽,“蒙、贪、企“是上小下大。
	
	  写字必须注意间架结构,才能写得正确好看。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