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家长教育心得 > 正文

孩子的成长父母别随便插手,小心害了孩子一生(2)

来源:幼教网 2016-10-24 10:41:11

说两句

  孩子是在群体交往中长大的孙云晓曾经主持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80%的城市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这种攻击性需要并不一定是暴力的,比如打人骂人,而是说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当中,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说话很刻薄、伤人,而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因为他心里没有别人。”

  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群体性。也就是说,孩子是在群体的交往中长大的,再好的父母都不能代替伙伴。然而,对独生子女来说,这却是个难题。

  赵女士的女儿7岁了,除了做作业,每天的课余时间都在玩电子产品,不是切水果就是玩“植物大战僵尸”。好容易到了周末,赵女士跟朋友相约带着孩子出去玩,两个孩子却大吵一架,各自哭着回家。事情也简单,两个孩子在抢玩具的时候,朋友家的男孩推了小姑娘一下,正好磕到后脑勺,一个青紫的大包让赵女士很是心疼。朋友内疚不已,抬手打了儿子的屁股,两个孩子哭得天昏地暗,只能散场了事。这次不愉快之后,赵女士也不好意思再约朋友一起玩儿了。“其实,有时候,孩子打完架就没事了,可家长心里的疙瘩却解不开。”孙云晓说,不少父母会在有意无意间干扰孩子和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比如,当孩子发生争执后,家长一般都坐不住,他们会袒护自己的孩子,或不问缘由地苛责自己的孩子。

  在一项调查中,81%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75%的父母对孩子交朋友有严格的要求;71%的父母反对孩子有亲密的异性朋友,反对孩子和一些学习不好的人交朋友等。“这同样是过度干涉。”孙云晓说,孩子的朋友不是按照分数划分的,也不是根据父母列出的标准按图索骥,他们按照性格、兴趣选择喜欢的朋友,有时候是互补,有时候是性格相投,孩子有交友的自由。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朋友,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制定各种条条框框,对他的朋友们指手画脚,“孩子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明白如何与他人交往,丰富交流技能,总结出解决冲突的方法。”家长更应该是个旁观者而非主宰。

  一个16岁的北京女孩,多才多艺,会唱歌会弹琴,舞也跳得很好,只是学习成绩不好。她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但父母却坚决不同意,不断地跟女孩强调,“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希望。”父母托关系花重金把女儿送进了一所重点高中。高二的时候,女孩因为会考成绩有两门不及格,在家里自杀了。

  这件事给孙云晓很大的触动。女孩虽然可能考不上大学,但父母要是放手让她发展自己的兴趣,这个孩子可能会活得很快乐。“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现行的教育体制。”孙云晓说,目前,我们的教育评价标准单一,家长往往有“成就焦虑”,好像孩子上不了重点,一生就完了。孩子因此被逼得更加恐慌,“这个痛苦的结让家长和孩子不断地互相折磨。”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8个范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而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