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正文

孩子爱比较,父母要引导

来源:互联网 2015-07-31 15:00:44

说两句

  3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已经开始出现比较的心理,跟身边的小朋友比高比低、比好比坏。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即使没有大人把他们与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他们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参照体系,确定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也是认识自我的途径之一。

  在我们家里,我们的教育观念是以鼓励为主,但是伊伊在上大班的时候,有一天回家,突然无缘无故地问我:“爸爸,为什么我没有蕾蕾长得漂亮呀?”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问,我一时无语,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心里开始犯嘀咕,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儿,脑子里面成天都想些什么呀。我也开始反思:难道我们平时犯了大忌,经常拿她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吗?

  我认真回顾自己过去的言行,甚至平时家人的举动。仔细回想,也没有发现我们存在什么大问题。

  在她的反复纠缠下,于是,我就这样跟伊伊说:“在我们心中,你永远是最漂亮的宝宝。其实每个孩子在爸爸妈妈眼里都是最漂亮的。”然后还告诉她,每个孩子都有最漂亮的地方,比如有的鼻子长得漂亮、有的头发很漂亮,而伊伊的小脸蛋很可爱。

  听到我这么斩钉截铁的回答,她也就不再追问,又开始跟我玩游戏。在那天的游戏中,我故意根据游戏内容,问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伊伊对答如流。在她回答完每一个问题之后,我都会来一句:“伊伊真聪明!”

  后来我发现,伊伊在幼儿园里还喜欢观察班上小朋友谁回答问题比较快、比较准,而她有时候不是反应最快、答案最正确的那个人。这时,她就会运用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进行自我判断,会说诸如自己不如别人的话。

  这就是孩子成长的特点,他们会通过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从而转化为自己进步的动力。而如果在比较中,经常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又暂时找不到超越别人的办法,那么就很容易对那些他们认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聪明”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心理。孩子们的情绪是透明而真实的,他们不像大人那样善于掩藏自己的内心。

  别看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在这方面的感知非常敏锐。如果不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不及时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些不良情绪将会在孩子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需要因势利导,把爱比较的心理转化为孩子的成长动力。爱比较的孩子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往往还容易出现“怕输”的心态。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个心理特征,尽量利用孩子这种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心平气和地跟别人进行竞争,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心态。

  如果每个孩子都具备这样的阳光心态和竞争意识,那么孩子就容易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不是陷入只比较而不行动的自卑情绪中。

  其次,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学会欣赏别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都有不及别人的地方;无论多么不显眼,都有别人可学习的长处。作为家长,一定要健康地引导孩子的比较心理。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爱比较时,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并且欣赏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并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有不足的。而不要处处都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更不要蔑视别人比自己突出的地方。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把别人做得好的一面吸收过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第三,我们不要轻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进行比较。不排除部分孩子喜欢跟别人比较,就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有些家长,只要自己的孩子稍微不如大人的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总会挂在他们的嘴上,不经意间就脱口而出;这样,“别人家的孩子”阴影总是永远刻在孩子的心里,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

  “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总是那么完美,即便不是那么完美,也总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孩子所没有的优点。他总是在自己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适时出现,总是在父母互相攀比炫耀的时候准时现身。

  所以,很多小朋友从小就一直有个邻居家的或者是亲戚朋友家的“好孩子”与自己做伴,他们相当优秀和乖巧,并且总是可望而不可即。

  在这样的阴影笼罩下,很多小朋友常常自惭形秽,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家长的出发点可能是很好的,希望能够激励孩子奋起直追,我们还不惜把每个人的优点都提炼出来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跟自己身上的缺点进行比较,跟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比较。古人说“知耻而后勇”,很多家长大概也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比较,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努力改变,做得更好。

  可惜的是,大多数时候,这往往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我们看到的更多结果是,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或者质疑父母对自己的爱,甚至会反抗父母的一切安排。

  我们在比较孩子之前,首先需要认清自己的差距。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别,却看不到自己和别的家长之间的差距。孩子之间或许差别并不是很大,但家长之间的的确确是有差距的,这些差距往往并不是体现在学历和知识上的,而是体现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智慧上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