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幼升小衔接 > 正文

既不揠苗助长又要顺利过渡——专家谈幼小衔接

来源:互联网 2015-07-20 10:28:42

说两句

如何既不揠苗助长,又顺利完成“幼小衔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身兼北京市新中街幼儿园、东棉花幼儿园两园园长的幼教专家李丽华是怎么说的吧。

“要注重对幼儿情感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做好幼儿入小学的心理储备和家长工作,重视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情感·习惯·能力

“做好入学准备,从情感、习惯、能力三方面入手。”李丽华建议。她以新中街幼儿园和东棉花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为例:

——从情感入手。每年5月份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观摩小学的升旗仪式,了解小学生一日作息时间安排,播放小学生快乐生活短片。在大班期末进行“离园倒计时”“我要上小学啦”等主题活动,激发对小学向往之情。开展主题活动,如“有序的生活”“我做时间小主人”等,请孩子把一天的活动安排表用绘画的形式写出来,提醒他们自主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引导自己分配时间;模拟小学的“课间10分钟”活动,让孩子懂得下课抓紧时间先上厕所、喝水,再自由玩耍。

——从生活习惯入手。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组织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做游戏或表演节目,培养大班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又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礼貌沟通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鼓励学会与同伴协商,如需要借某样东西要说什么?用完他人的东西要说什么?不小心碰撞同伴怎么办等?让幼儿学会自已处理矛盾,学会与人合作;培养责任意识,轮流当“班长”“值日生”,班上的所有事情都让幼儿共决策,倡自律,守诺言,使孩子们学会表达、敢承担;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通过生活课程:比如“整理小书包”让幼儿掌握整理书包的方法,还有叠衣被、收拾玩具比赛,顺口溜的引领下轻松完成。

——从学习习惯和兴趣入手。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引导幼儿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话、不插话;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创设了温馨、舒适的图书角,采取自由阅读和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方式,每学期都举行“读书月”活动,通过故事比赛,小书展等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家园目标一致:与家长形成教育共同体

“一些家长迫于社会生存压力,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教学;而一些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也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李丽华说,我们的做法是,积极与家长沟通,邀请一些家长与小学的教师就幼儿心理和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开展讲座或座谈会,使家长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愿望,把握分寸,趋利避害,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她介绍,幼儿升大班后的第一个月,我们进行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家长会,向家长全面的介绍幼儿园大班课程与“幼小衔接”之间的关系。随时与家长介绍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设计和每项设计所达到的目的。同时,在幼儿能力培养方面,请家长出谋划策。

“家园目标一致的实施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李丽华说,要给家长具体的家庭指导方法,让家长在实施中亲身感受;推荐给家长一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方法,让家长感受到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比如在家庭中为孩子上小学提供一个专属空间,引导孩子逐渐适应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地做事情;培养孩子喜爱图书,愿意阅读的习惯,在班级营造读书氛围;让孩子学习物品的收纳和管理,培养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等。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