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正文

小孩子为什么要跟家长“对着干”

来源:搜狐 2015-01-30 18:11:57

说两句

  孩子从出生到两岁以前,一般还是很乖、很听话、很好玩的。虽然他们还不大会说话,但大人的话,还是能听得懂的,大人的意图他们也是能心领神会的。大人让他们做什么,他们乖乖地做什么,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按照大人的意图不走样地怎么做,很少违背大人的意志或愿望。

  孩子做得挺开心,大人再一夸他,他还美滋滋的。大人看了也打心眼里高兴,真是无穷的天伦之乐。带一两岁的孩子,那就是一个享受!

  但“好景不长”。

  当孩子长到一岁半或两岁的时侯,情况发生了变化,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而且随着年龄地增长,“主意”渐渐多了起来。遇事要自作主张,不大听大人的话了。有时,大人要他往东,他偏朝西,“让他打狗,他偏要打鸡”,好像故意跟大人“对着干”。

  你给他玩这个玩具,他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说“不要”、“不要”,递到他手,他就扔掉,偏要玩另外一个玩具;你要喂他吃饭,他偏要自己吃,弄得身上地上一塌糊涂;可有时你要他自己吃饭,他却非要你喂他吃不可;地上没有水的路他不走,他偏走“歪门邪道”,哪里有水走哪儿,把鞋都踩湿了,眼睛还得意地边看着妈妈……

  你说,这小东西,气人不气人!

  “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这是妈妈们常常发出的感慨。

  孩子小时侯,吃饭得要大人一口一口地喂,拉完屎要大人给擦屁股,提留裤子。那个时侯,大人只是觉得“累身”,“心”并不觉得太“累”。

  到这个时侯,是既“累身”,又“累心”。每天不仅把大人折腾得晕头晕脑、筋疲力尽,还时不时地惹你生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竟是反常现象,还是正常现象呢?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孩子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一岁半到两岁的时侯出现的上述现象,就是这个年龄阶段突出的年龄心理特征。

  孩子从出生到成熟这十几年期间,要经历两次“断乳”:第一次是“断乳”是在一岁半左右,开始吃饭,从此不再以母乳为营养,可以称作“生理的断乳”;第二次是在十四、五岁左右,他们觉得自己的身高跟父母差不多了,长大了,要摆脱大人是束缚,独立自主,可以称作“心理的断乳”,由此便逐步走向独立和成熟。

  孩子到一岁半的时侯,彻底“断乳”,他们开始自己进食;学会了走路,想到哪里去或做什么,能够独立自主了。这就意味着,孩子要逐步摆脱对母亲的依恋和依赖。由于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空间的扩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从完全依赖和依恋父母,变为在对父母的依赖、依恋和摆脱、独立之间摇摆不定,并且逐渐完全摆脱对母亲的依恋、依赖,向独立自主靠拢。

  再加上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喜欢探究,爱好尝试,好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等等心理特征,他们常常故意做一些大人反对或不大赞成的事。

  大人要是懂得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只要没有危险就不干预,他做一会儿,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也就有可能自动地放弃不做了;要是大人进行干预或强行制止,他就有可能非做不可。

  此时,孩子往往以直接反抗或对抗的形式,来表达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由于孩子的个性不同,有的孩子反抗性激烈一些,有的则缓和一些。但在这个年龄阶段,都要有这种表现,这是孩子迈出的摆脱母亲的第一步,是成长发育过程中必然现象。

  所以说,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孩子的这种表现,不仅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现象,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它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自信心。家长应当正确认识,正确对待,不能一遇到这种情况就“发火”,甚至动手打孩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训斥、打骂,不仅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也会有意无意地阻碍孩子的身心正常发育。

  孩子跟家长“对着干”,做家长不乐意、不高兴的事,有时侯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有时是为了摆脱大人的束缚,有时侯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也有时侯是为了把家长也“拉进”自己的活动之中,让家长也参与他的活动。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惊慌失措,生气发火,粗暴地训斥,不仅不会发挥预期的作用,获得预期的效果,很有可能会促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感到新奇有趣,越发激起他们再试一试的好奇心。

  比如,小孩子学会说话的时侯,听到别人说脏话、骂人,他们也就跟着学,说脏话,骂人。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脏话、骂人的话的真正含义,只是模仿别人,学着玩而已。如果家长听到了就发火、生气,他们看到家长那发火、生气的样子很好玩,就很可能还要继续说脏话、骂人的话。

  如果家长采取淡然、平静的态度,加以耐心地教育和引导,孩子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也就渐渐地不说脏话和骂人的话了。

  孩子到了“人生的第一反抗期”的时侯,家长要有个心理准备,免得来个措手不及。

  遇到孩子跟大人“对着干”的情况,要平静、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大发雷霆,最好是采取示范、讲道理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耐心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孩子想做的事,若是合情合理的话,家长要亲自帮助孩子做,具体地指导他们做,也参与其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进一步密切亲情关系,也会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