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正文

避免儿童期的自我伤害 树立孩子健康心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01-30 18:11:28

说两句

    自残可谓不少人青春期记忆里的一道伤疤。宏观来看,这属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人群中一种颇为普遍的情绪障碍。不过,一项来自美国丹佛大学心理系的研究发现,更年少的儿童也会出于某种目的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


  在关于这一主题最初的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对年仅7岁的儿童进行了自残程度测量,并意外地发现,其中7%的女孩和8%的男孩均报告说自己曾在某个时刻有意识地伤害自己。

  此前的研究显示,高中被试报告的自残比例高达20%,而大学被试则高达40%。在这项发表于《儿科学》期刊的研究中,“自残”被定义为包括刻蚀、烧烫、穿刺,以及击打自己以制造痛感等行为,但并不包括自杀。通过对665名年龄在7岁至16岁之间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访谈,研究者发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被试在自残行为的模式上存在关键区别。

  数据显示,在高中以前,男孩和女孩的自残倾向相仿,但在九年级时,报告存在自残行为的女孩比男孩多了3倍。

  该项研究并未检验是否现在的青少年和成年早期群体比过去的同龄人更倾向于自残,但研究者本杰明·L·汉金博士认为,这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几乎每一个治疗过这些儿童的人都会告诉你,这些发人警醒的行为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在原因层面上,美国密歇根州海伦·德沃斯儿童医院儿童心理学科室主任史蒂夫·帕斯提纳克博士表示,社会对自残行为的日益关注和媒体的过度曝光有可能起到反作用——视频网站上晒出的关于儿童自残的视频越来越多,但有分析表明,其中每4个浏览者最多的视频中只有1个能够清晰地传递反对自残行为的态度。

  帕斯提纳克同时透露,尽管一些儿童自残的目的是获得人们的注意,或有助于处理负面情绪。“做出自残行为主要是为了寻求刺激或镇定,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用生理上的痛感来治疗情绪上的苦闷。”

  帕斯提纳克还提醒人们,这种自我攻击行为似乎可以理解为“战斗-逃跑”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就像一面警示牌,提示人们眼前的年轻人可能正受到抑郁或焦虑的困扰。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