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幼升小衔接 > 正文

学龄前儿童的学习习惯培养(2)

来源:幼教网 2010-10-28 17:39:39

说两句

  家长的心态要平和,99%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99%的孩子却注定平凡。家长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尤其不能一日三餐地用殷切希望去感染孩子的耳朵。家长的目标应该是“把孩子推向一个比自己更高的平台”,而不是教会孩子这样那样的知识和技能。

  平和的心态还表现在一些小事情上。有时,家长会对孩子的一些话反应过度,比如孩子说:“我今天很不高兴,在幼儿园某某小朋友欺负我了。”性急的家长甚至会立刻拉着孩子去找老师。其实,孩子向家长诉说,可能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即使是孩子真的受了委曲,家长没有必要摆出一副为他撑腰壮胆的架势,毕竟,孩子的人生路才刚刚开始,日后谁能保证一帆风顺?挫折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谈到这里,不得不谈一谈“培优”这个话题。我个人认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是可以有选择地给孩子培优。但应注意:一是不要项目过多,孩子在体力上要能承受。二是不要强人所难,家长有时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让孩子去学习弹琴、画画,虽然在报名之前,也和孩子“商量”过,但这种商量带有极强的个人情感因素,有时几乎是诱导孩子下水,甚至还有直接扔下水的。这不是学游泳,一旦孩子发觉他并不喜欢他要长期做的事,会带来很多后续的矛盾。三是不要轻易让孩子为某项技能“献身”,确有天赋的,可以全身心投入。很多技能的学习都是有遗传性的,一个祖宗八辈都五音不全的孩子,你带着他去学唱歌,似乎有些开玩笑的意思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是在他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才定型,学龄前儿童专项技能,如琴棋书画等等应该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为目的,不要有太多的功利性。

  4.要放大孩子的优点,切忌将孩子横向比较

  家长们常常会“对别家孩子的优点两眼放光,对自己孩子的缺点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平心而论,我们还是我们的孩子现在这个年龄的时候,会的东西比他们要少得多,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况且,“孩子就是父母自己的产品,连家长都不满意,还会有谁去欣赏他呢?”“夺食、占爱”是动物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孩子有缺点、有不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要正确看待和容忍孩子的不足,要学会欣赏孩子,要发自内心地肯定、赏识孩子,要把孩子的优点最大化后讲出来,告诉他“你真棒,爸爸像你这么大时比你差远了”。其实,有时在成人眼里孩子的缺点并非缺点,而是他天生的素质和本领。耀阳在家里经常为做某件事跟我们讲条件,我觉得这很好,懂得讲条件是现代人立足社会的技能之一,我从不纠正他,只要他的条件讲得合乎道理,不违反原则,一般我都会同意。

  在孩子面前,要少做横向比较(与同龄人比),多做纵向比较(与孩子的昨天比)。要看见孩子的表现,更要发现孩子的改变,尤其是对孩子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要不遗余力地去肯定,不吝赞美之辞地去褒奖,在肯定孩子的优点的同时,尤其不要当众(或当面)指出孩子的缺点。家庭教育要“一对一”,批评教育、“打孩子”更要“一对一”,绝对不能打完孩子再抱着孩子去哄,说什么“打疼了没有”之类的话。

  不过,放大孩子的优点并不等于无视孩子的缺点,对于孩子的缺点,家长更应该及时发现,加以引导纠正,对于一些比较极端的行为,比如孩子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满地打滚、又哭又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又如孩子对批评反应过度等等,就要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必要时,可以使用一点点“家庭暴力”。

  5.要充分掌握并利用孩子的心理,切忌斗“勇”不斗“智”

  孩子通常都会有逆反心理,家长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弱点。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作家,每天都在窗前伏案创作,他抬头就可以看到潺潺的溪流和静谧的树林。然而有一天,来了一群孩子在小溪边玩耍,他们打水仗、扔泥巴,而且每天都来。宁静被彻底地打破了,作家几乎无法工作。这时,他走出门去,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很需要你们在这里玩耍,你们打水仗、扔泥巴给了我很多创作的灵感,这样吧,你们以后每天都来,我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孩子们欣然应允。过了两天,作家说:“这段时间我手头比较紧,每天只能给你们每人五角钱了。”孩子们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勉强答应了。又过了两天,作家说:“孩子们,最近物价上涨得太快,我的钱实在是不多了,这样吧,我每天给你们每人一角钱,你们看怎么样?”这时孩子们纷纷离去,边走边嚷:“我们不干了,这么点钱就想让我们为你劳动,想得怪美!”于是,作家又得到了他想要的宁静。

  6.要树立威信,切忌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

  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威信,孩子必须“有所畏”,也就是要怕人。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无所畏、不怕人的孩子将首先被淘汰和抛弃。

  每多家长是通过“打”来树立威信,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孩子是可以打的。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打”是一种教育手段,不是目的。我们都知道,马戏园的驯兽师有两个东西——鞭子和袋子,袋子里装的是食物,鞭子不是用来打的,而是用来吓的。打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怕人而不是怕打。树立威信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有所畏惧,成年人是由敬生畏,孩子则是畏而生敬。鞭子只是一个规矩的象征,是一个不能越过的雷池,不是一个工具,如果家长体罚孩子过于随意,那只能理解为家长是在宣泄情感、释放压力,而不是在教育孩子。

  除了“威”,家长还要取“信”于孩子。家长切忌轻易许诺孩子,免得在孩子心目中成为一个不讲信用的家长。家长不轻易表态,说话“慢半拍”,是避免家长随意性教育的方法之一。

  7.身教胜于言传,切忌言行不一

  家长的行为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自我约束,自我调整,以身作则。例如,孩子在学说话时,父母或爷爷奶奶会经常把他带到成人堆里,日子一长,孩子一是说大人话,很成熟,二是说粗话,这都不好。还有,有的孩子接话很快,老师、家长话音刚落,就听到这个孩子接话发言,这也不好。通常,“接话最快的学生不会是最好的学生”,嘴用得多,脑就用得少,说话多半没经过思考。家长对此就要注意纠正,千万不要以此为乐,更不要鼓励。

  家长还要注意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不能说粗话,自己却脏话连篇;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自己却在街道上随地吐痰;教育孩子要遵守纪律,自己却乱穿马路;教育孩子要团结友爱,自己却为一点点小事与人争强斗狠……这些都是家长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疏忽的细节。

  8.父母要共同参与孩子教育,切忌由老人全盘包办。

  现在年轻的父母工作压力大,很难全身心地教育孩子,便把孩子的看管、教育等等事情全部交给老人去做,这虽是情非得已,但也是不可取的。

  我是做教育的,我大学毕业初为人师时,就听一位前辈讲:“现在是五年一代沟,别说我们和学生有代沟,就连你们这些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娃娃老师,和学生之间都会有代沟。”事实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如今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发展十分迅速,稍有懈怠,就有种“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感觉。通常,老人在接受新生事物的过程上会比年轻人要慢一些,这就会使整个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出现部分脱节,甚至会影响家庭和睦,另外一些老人对孩子的溺爱也会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孩子的教育是整个家庭(家族)的工程,父母必须积极参与,共同承担。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孩子情感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一旦出现情感缺失,以后很难弥补。因此,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有条件要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带,老人只能帮忙带。

  五、健康的体魄和坚毅的品质是陪伴孩子一生的、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然而,学习是件枯燥无味而又十分艰苦的事情。日复一日的强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付出仍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因此,“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成就人生的基石。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比我们那会儿强了不知道多少,但似乎更容易生病。在这一点上,除了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更高之外,我觉得中医的理论颇有道理:身体的强健不仅仅靠肠胃吸收营养,更要靠人体的经络将吸收的营养输送到需要营养的各个器官。简而言之,就是“肠胃好,经络通,吃窝窝头都滋补”。而经络通畅的关键在于锻炼身体,因此,除了带孩子多接近大自然,还要引导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知难而退”不是个褒义词,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而不是遇难即退,这样孩子才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