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个案分析论文 > 正文

爱子有方,促其自立

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25 10:54:55

说两句

  导读:家长总希望孩子生活在他们设想和安排好的环境里,虽然有时候也会同意孩子进行自主的选择,但总是用各种方法诱导孩子进入自己希望的轨道里。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孩子的情感,而且使他们不能自主,并渐渐丢失了自己选择的勇气,最终变成过分依赖他人的人。

  案例1:

  新生入园的第一天,教室外面围满了家长,他们久久不愿离去。除了担心孩子哭闹,他们更担心自己的心肝宝贝在幼儿园里会饿肚子、尿湿裤子、睡不着觉或者被人欺负。一位奶奶拉住老师的手说:“你们可要多费心呀,我那孙子每顿饭都要大人喂,喜欢吃鸡腿,不喜欢吃素。睡觉时要给他哼歌,中途记住要提醒他起来小便,这才不会尿床。”

  案例2:

  某高校的一名学生,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入大学,可没过多长时间却退学回家了。原因是他不能适应大学生活,既不会买饭,也不会洗衣,经常找不到上课的教室,不知道该如何和宿舍里的同学相处,最终只有选择离开。当记者采访他的家庭时,孩子的母亲悔恨地说:“都是我们害了他!”以上两述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有意无意地包办了孩子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孩子如果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处处依赖别人,这无疑等于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会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孩子的动手能力差,主要与我们家长的养育方式和提供的环境刺激有关。有的家长非常能干,事必躬亲,大包大揽,甚至越俎代庖,使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自己动手能力的机会;有的家长过于低估孩子的自主能力,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做不了或做不好,甚至担心孩子损坏东西,于是包办一切;有的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知识培养,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动手能力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忽视了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有的家长又走入了另外的误区,过于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不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要,给孩子买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玩具,结果物极必反,一些太过智能化和电动化的玩具反而让孩子迷失方向。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不仅抑制了孩子一些自主性的举动和想法,更为严重的是抑制了孩子的创新意识,阻碍了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正是这种貌似关爱疼爱孩子的表现,酿成了现代孩子的“高智商,低能力”现象。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取舍、促其自立呢?成功的经验是:

  一、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自己动手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这是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因此父母要转变观念,在教育孩子时,坚持能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要家中凡是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都应提倡让每个家庭成员参与,包括孩子。能让孩子随集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一条途径。

  二、提出的要求应该和孩子的能力相符

  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时候,家长要按照孩子的年龄、性格、能力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若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会使孩子产生畏惧情绪、自卑心理。要求过低又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很多细心的家长已经发现,在孩子年龄偏小的时候,大多是非常愿意帮助大人做事的,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时间一长,就厌烦了。这是因为一开始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想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技巧,想要证实自己的能力,所以做事对他们来说,既有趣又令人兴奋。而当慢慢学会做很多事情,尤其是那些驾轻就熟的事情以后,孩子就觉得没有新鲜感,没有挑战性了,积极性由主动变成被动,甚至变成了强迫,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要想让孩子继续他们的热情,家长就要及时、适时增补劳动的内容,针对孩子当前的情况和发展的可能提出各种相应的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孩子明确目标,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事实上,在幼儿期,伴随着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他们的肢体活动能力增强,同时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在逐渐增强,这时是家长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适当时期,家长一定要坚持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己完成。比如孩子小的时候,任何事情家长只要求他们能够愿意尝试就行了,而不需要效果如何;稍大的时候,就可要求他们不但要把事情做完,而且要做的好一些;等到再大一点的时候,服务的范围就不再仅仅局限于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求他们扩展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即使孩子做不好时也不要心急,马上替他做,更不要轻易责备,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看到自己亲手完成了许多事,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便会应运而生,从而大大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心理。运用一定策略改变孩子已形成的依赖心理培养自主性的前提,是建立孩子的自我感,让他们在情感上先自主起来。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主性的人,通常是那些在情感上、情绪上高度依赖别人的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地采取行动,帮助孩子克服。

  首先家长要进行自我反省。造成孩子依赖心理的成因是过度保护和过度专制。家长总希望孩子生活在他们设想和安排好的环境里,虽然有时候也会同意孩子进行自主的选择,但总是用各种方法诱导孩子进入自己希望的轨道里。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孩子的情感,而且使他们不能自主,并渐渐丢失了自己选择的勇气,最终变成过分依赖他人的人。因此,家长一定要首先认清自己的言行,找到以往错误的所在,深刻反省,把自主的权利,即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权利还给孩子,牢记一个原则:“让孩子独立的过程是无法替代经历的,正如母亲不能替至爱的孩子呼吸一样。”

  其次,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性格的核心,也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就会对自己的智商、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消极的依赖心态:一些事情我不能做,做了也做不好,我不做还有人做。对待这样的孩子,要经常有意识地用“你一定行”、“我相信你”、“你很棒”之类的语言去激励他们,千万不要随意抹杀他们的成绩,哪怕只有一点点小进步或闪光之处也要放大,让孩子在肯定中获得自信。如此一来,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少一些顾虑,多一份信心,少一些胆怯,多一份勇气,成功的机会也越大。

  第三,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自主机会。孩子有手能做事,有脑能思考,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机会,而不是成人的灌输和施与。所以,我们不妨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经历,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我们完全相信,一个阳光雨露般的成长环境,一定会培养出自强自立的孩子!

  常熟市辛庄中心幼儿园 钱雪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