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学策略论文 > 正文

沈心燕: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20 16:18:59

说两句

  导读:自信是孩子的心理感受,要让孩子们在自信中成长,教师应该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相信”本身就能带给孩子们力量.让他们能有自信地做事。

  带着几分喜悦,带着几分遗憾,我与孩子们一起告别了中班,共同步入了在园生活中值得珍惜的最后一年。

  从幼儿园迈向小学,需要孩子们在心理品质等诸多方面适应这一质的变化。为了帮助他们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找到幼小衔接的结合点,我学习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在开学前与大班组的老师走访了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们,这些都使我更具体地了解了孩子们在升入小学后将要面临的困难。

  我想:送给大班幼儿最好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在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自我决策等方面做好准备。

  活动一

  好朋友欢迎你——让孩子们在自主决策中增长自信

  活动前的思考

  九月一日开学,随着这一天的开始.孩子们就要步入大班,成为幼儿园的大哥哥姐姐了,为帮助孩子们亲身体验“我长大了”,并能有自信地成长,我和假期中留守幼儿园的孩子们共同策划了“好朋友欢迎你”的活动。

  开学第一天,我和班里留守幼儿园的十几位小朋友相约早早来到幼儿园.开始了我们共同策划的《好朋友欢迎你》的神秘活动。

  孩子们戴上自制的《欢迎你—小小引导员》的绶带,拿着准备好的锣鼓镲等乐器,抬着事先画好的《好朋友欢迎你》的黑板报,信心百倍地来到幼儿园大门口,他们要以大班哥哥姐姐的身份,迎接幼儿园的弟弟妹妹们,迎接班里重返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一阵阵锣鼓声响起来了,小乐队的乐手们由于有了昨天的练习准备,今天个个表现得身手不凡,配合默契;做引导员的小朋友更是胸有成竹,她们用灿烂的笑容和温馨的话语主动迎接着每一位小朋友和家长,并把他们一一带入我们大一班的新教室。

  我们的举动为开学营造了温馨、愉快、热闹的节日氛围,也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来园的小朋友和家长,让新入园的弟弟妹妹们也止住了哭声。

  “谢谢!谢谢你们!”“这个幼儿园多好呀,哥哥姐姐这么欢迎你,一会儿我们也要高高兴兴到班上去。”“你也去问一问哥哥姐姐,我们X班在哪个教室呀?”来自于家长的感谢、称赞、鼓励和询问,让孩子们更是信心十足地主动服务。担任引导员的王梓说:“今天我在幼儿园大门口迎接小朋友,我对他们说欢迎你们回来,以后我们又可以在一起玩了,他们听了特别高兴.我更高兴。”担任小鼓手的高哲说:“我喜欢打鼓,喜欢像哥哥一样欢迎弟弟妹妹。”受到同伴热情接待的张家晨由衷地说:“我没有想到小朋友会在大门口欢迎我,又把我送到新教室里,我高兴得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短短的欢迎活动所带来的良好情绪一直在班里延续着,它让久别重逢的孩子们多了一份亲近,多了一份感动。多了一份自信。我相信,这种感受会帮助他们做一个有自信的哥哥姐姐。

  活动后的反思

  近一个小时的欢迎活动.虽然不很长,但是,它却给了孩子们一个新的开始.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作为接待者的孩子们,从活动策划。任务分工,制作绶带,准备乐器,合练节奏型,布置黑板,准备欢迎问候语.熟悉幼儿园各班的地理位置等活动准备,到一一把它们呈现给同班好友和不相识的弟弟妹妹们。他们经历了策划、准备和实施的全过程,家长、老师和全园小朋友鼓励肯定的反馈,让他们感觉到“我长大了,我能行,我能干.我们能干好”。同时,也让重返幼儿园的小朋友.感受到了来自于集体和同伴的思念和期待。

  情感是行为的沃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滋养孩子们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帮助他们敢于和乐于尝试新的学习任务。接受新的挑战。

  活动二

  自主选座位——让孩子在自我选择中学会自主

  活动前的思考

  孩子们进入新环境前,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他们安排座位。我想.如果能把这个权力交给孩子们,把孩子们自选同桌、自选座位的过程变成既能满足个人愿望,又能照顾他人需要.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那么,这既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又是教师教育的过程。

  为了尊重和保证孩子们的选择,自选座位前,我把“你认为在选择座位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于是,一个个融入自己愿望和以往经验的主意不绝于耳,有的说,我们可以选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桌;有的说,应该男孩子一桌,女孩子一桌;马上有小朋友反对说,应该按照个子的高矮找一个桌子的朋友;还有的小朋友根据中班游戏时出现的问题提出,应该吃饭快的小朋友坐在一起,这样,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不用等桌子了。经过一番热烈的争论,最终,孩子们达成的共识,被我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1.个子高的找个子高的,个子矮的找个子矮的,矮个子小朋友坐卜2桌,高个子小朋友坐7—8桌,这样,小朋友之间不会遮挡;

  2.吃饭快的小朋友坐在靠玩具柜一边。吃饭慢的坐在没有玩具柜的一边.以免游戏时影响别人活动;

  3.好朋友坐在一起要互相帮助,以后看一看哪一桌的小朋友进步得快。

  请孩子们自选伙伴和座位并不难。但是依据一定的要求来选择伙伴和座位,他们能行吗?这是我渴望了解的。

  只见他们中有的人在这个座位上坐坐.又在那个座位上坐坐,始终犹豫不定;有的人刚坐下就被同桌的小朋友提出质疑而坐到了后面的桌旁;有的小朋友不但自己很快找到了座位,还忙着安排其他小朋友;还有的桌的小朋友站在一起比个子,可能是受到了这一举动的启发,在高哲的提议下,全班孩子按高矮站成一队,这样就更便于每个孩子找到和确认自己在集体中的高矮排序了。

  一会儿,孩子们都按照自己的选择笑眯眯地坐好了,不用说结果令所有人满意。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居然对自己在集体中吃饭的速度也能把握,吃饭速度比较慢的孩子们都能主动按照大家的约定,选择坐在没有玩具柜的一边。

  一个个小集体就在孩子们的自主选择下形成了。我不禁对大家说:“老师真是很佩服你们,你们自己说到的标准每个人都做到了,你们真的是长大了。接下来,我们还要按照自己说的做。看看哪个桌的小朋友互相帮助一起进步。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平心而论,我这番话不是鼓励、不是要求,而是由衷地称赞和信任。

  活动后的反思

  自选座位需要在一定的要求和范围中做出适宜的选择,它需要孩子们把自己放在集体中,与他人比较个子的高矮.比较吃饭的速度,并在比较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应该坐在哪一排、哪一桌。这正是他们经历走出自我,学习从多个角度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自我.并学着依据外在条件做出适宜选择的过程。当他们坐在自选的座位上时.我相信:他们会从内心感受到被信任感和被接纳感。

  活动三

  从“课间十分钟”开始——让孩子在自由中学会自律

  活动前的思考

  孩子们参观小学,带着自己的疑问与小学生对话时,我发现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上课了,你们没有玩够怎么办?”“没有来得及上厕所,上课时还可以去吗?…‘下课时,你们可以玩什么呢?”“下课时.老师为什么不和你们一起玩?”……

  孩子们的疑问代表了他们当前的思考和需要,要让他们学会在短短的十分钟中自主安排好需要自己做的事和自己需要做的事,对孩子来说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于是,在我的提议下,开始了每天教学活动后到课间操之间的课间十分钟活动。

  今天.孩子们第一次向小学生那样,自主掌控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活动前.我没有做过多的提示,目的是想看看孩子们会有怎样的表现。有意思的是.盥洗室里排满了小朋友——他们依然“自主”地重复着过去的程序,只有少数几个孩子在教室外玩得不亦乐乎。

  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当我和孩子们坐下来一起回顾刚才的十分钟里我们都做了什么的时候,他们个个有话要说。有的说,小便、洗手、喝水总是有这么多人排队,没有时间玩;有的说.我还没有搭完积木,十分钟就到了;有的说,我看盥洗室人多,想先玩一会儿,忘了喝水、小便;还有的说,我看见盥洗室人多就先到外面玩了一会儿。看见人少时才进盥洗室做事……于是,孩子们带着体验、问题和经验,开始了“课间十分钟我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玩什么?怎么玩?”的讨论。

  通过相互交流孩子们明白了,课间十分钟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现场人员的多少来决定自己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同时还要有时间意识,要抓紧时间做事和游戏。

  为了丰富大家的游戏活动,我们还约定在班上开设一个小小游戏培训班,请小朋友轮流当小老师,教大家玩.一些徒手游戏和适宜课间十分钟玩的游戏。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课间十分钟已成为孩子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在学着安排自己事情的时间了,十分钟里的活动内容也在孩子们的相互交流中不断地丰富。但是我发现,许多孩子在十分钟里不断地跑进教室看时间,特别是做操时间还没有到,已经有数十位小朋友站在做操的位置上等着我了。原来他们怕耽误大家的时间,也怕自己落后,索性就早早做好了准备。在每天固有的“十分钟我做了什么”的分享中,怎么能更好地把握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游戏又成为我和孩子们共同要解决的问题了。

  大家献计献策之后,最终我们决定.每天由值日生和老师在下课时共同用计时器在课间8分钟时提醒一次,计时器响起的时候,就是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做事和结束游戏的时间了。从此以后,每当我按时走到教室门口准备做操的时候,都会让我兴奋不已。因为那个时刻,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相互提醒着主动整理玩具,然后,齐刷刷地站好,在我们值日生兼领操员的带领下,随着音乐进入了做操环节。而我感觉自己就是他们中平等的一员,与他们共同进行做操前的放音准备。在那个时刻,没有教师的要求与组织.有的只是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从他们的行为和眼神中我可以读到自信。

  活动后的反思

  当让孩子们安排自己的课间十分钟的时候.我才发觉给了孩子自主自律的时间。并不等同于他们就会自主自律了.其间需要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和需要,建立时间意识和任务意识,并在不干扰他人的情况下,合理地选择、安排和调整自己的活动。这种任务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不是通过外部的要求能达到的,它一定是孩子们在自由自主的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因为只有在自由自主中,才能让他们学会选择、学会决策,自由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律。

  自信是孩子的心理感受,要让孩子们在自信中成长,教师应该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相信”本身就能带给孩子们力量.让他们能有自信地做事。

  西城区教委教研室 沈心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