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语言表达 > 正文

关于宝宝的心理调节能力

来源:幼教网 2009-10-19 00:18:16

说两句

  心理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锻炼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当你带着宝宝到饭店参加同事聚会,因为有人还没到,所以大家只好聊天等待,而宝宝已经饿了,他要吃已经上桌的饭菜,你不允许,要求宝宝再等一会儿。这时,你的宝宝可能是什么反应?

  ①他生气地拍桌子或者踢椅子。

  ②他反问妈妈:“我饿了,为什么不让我吃?”

  ③他乖乖地坐在那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

  ④他开始翻妈妈的手提包,看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⑤他盯着桌上的饭菜,禁不住吸吮手指。

  ⑥“妈妈说如果今天听话,明天就带我去游乐场。”他想了想,就自己出去玩了。

  ⑦他问妈妈要钱,自己到外面买了一个冰淇淋吃起来。

  或许,宝宝还有其他表现,但是归结起来,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心理调节策略。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大大小小很多挑战,其中一个经常性的挑战,就是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不同的人经常采取不同的调节策略,而不同的调节策略不但导致不同的调节后果,还会影响宝宝行为习惯以及性格、人格特点的形成。

  根据心理调节策略的性质,可以将之分为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积极策略可以帮助宝宝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办法适应当前的新环境,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和人际关系。而消极策略则助长宝宝的不良反应,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也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发育。因此,家长要关注宝宝的心理调节策略,引导宝宝向积极方向努力,减少和避免消极心理状况不断升级。

  宝宝常见6大心理调节策略

  1.发泄这是宝宝使家长比较尴尬和为难的极端方式,他会采取一些攻击性、伤害性、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愤怒。除了①所表现的捣乱和破坏之外,其他还有尖叫、哭闹、摔打、骂人等消极行为。

  2.被动应付宝宝不主动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来调节面临的矛盾,而是被动地承受,什么也不想、不说和不做,只是发呆。如③。

  3.自我慰藉宝宝会做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动作来排解心中的焦虑,如⑤,或者说一些假想的话来歪曲现实以达到安慰自己的目的,如“这些饭菜不好吃”,这是类似“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酸葡萄效应)的调节策略。

  4.主动解决指宝宝积极主动地针对问题和困难采取相应的行为,尽可能地帮助自己减轻压力,摆脱困境。除了②所表示的要求妈妈给出解释以外,还有口头反对、提出疑问、摆出条件、寻求合作、自己尝试(如⑦)等行为。

  5.替代活动指宝宝自己想办法转移注意力,采取一些分心行为,以忽略自己的需求。除了如④所表示的主动寻找玩具以外,宝宝还会有主动找别人话说、自己唱歌跳舞等行为。

  6.重新思考指宝宝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对事物的价值重新做出判断和选择,最终调节心理平衡,如⑥,宝宝“想了想”妈妈的话,在暂时的“小痛苦”(现在饿一会儿)和明天的“大快乐”(去游乐场)之间进行权衡,最后判断后者更有价值,经过重新思考,他愉快地调节了自己的心理平衡。

  6大心理调节策略的不同影响

  在上述6大心理调节策略中,1和2属于消极策略,3属于中性策略,4、5和6属于积极策略。年龄大小相仿的宝宝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时会采取差别很大的调节策略,这不但导致调节后果的差异,而且反映了宝宝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方式的优劣,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将会影响宝宝的性格、人格以及修养、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发泄”

  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攻击和破坏等问题行为,养成抱怨、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与行为习惯。虽然如此,有些年轻父母还是对此存在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发泄有助于释放消极情绪、排解心理压力。事实上,宝宝在释放和排解过程中是很不愉快的,他的情绪亢奋、行为过激,甚至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破坏和谐的人际氛围,之后还容易形成错误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出现的问题都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但是,宝宝又不是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来调节心理,而是把外在环境变得更加混乱,通过两厢俱败扯平心理矛盾。显而易见,与其他几种心理调节策略相比,这种方式是消极的、不足取的,妈妈应该引导宝宝学习积极的调节策略,否则宝宝在心理调节能力上就落后于同龄伙伴了。

  “被动应付”

  这类宝宝的行为虽然不像“发泄”那样令人难堪,可能还显得比较听话,但是,宝宝比较被动,不善于动脑筋,遇到问题就发呆,属于不喜欢一直努力的消极策略,将影响宝宝形成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进取人格。虽然如此,有些家长容易忽视“被动应付”的宝宝,因为他比较安静和乖巧,显得息事宁人,所以家长常常意识不到这样的宝宝还需要进一步积极引导。

  “自我慰藉”

  这是宝宝用逃避现实的方式来调节平衡的自我安慰行为,幼小儿童在遇到矛盾和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就使用这个策略,以暂时收到自我保护的效果。但是,如果宝宝对此依赖过多,就会养成幼稚、退缩、逃避的心理与习惯,不利于提高宝宝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勇敢面对现实的能力。所以,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家长应该引导宝宝不断减少使用这一策略。

  “主动解决”

  这是宝宝正确面对现实、认真分析问题、自主尝试办法的积极策略,它是人一生都在发展和提高的能力。经研究发现,儿童从1岁就会出现这种策略与能力,并随着运动、语言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但是,因为宝宝的经验有限,所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强,所以,他的主动解决策略有时不正确、有时不成功,这都需要家长的启发和帮助。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家长忽略了宝宝的这种主动性,把其不正确和不成功的策略归为反叛、多动、固执和捣乱,因此采取否定、压制或者包办代替的管教方式,这无疑将阻碍宝宝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替代活动”

  这是宝宝调节自己需求的积极策略,当宝宝的“主动解决”策略出现不利情形时,他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其他行为,来暂时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求得心理平衡。与倾向于逆来顺受的“被动应付”不同,也与倾向于逃避和歪曲现实的“自我慰藉”不同,宝宝选择“替代活动”的态度还是积极的,而选择的行为也是相对能吸引自己、并从中得到快乐的。因此,“替代活动”是培养宝宝心理调节能力的常用策略,有时宝宝能自己找到“替代活动”,有时需要家长的启发、提示、支持和帮助。

  “重新思考”

  这是宝宝对事物的意义再次进行评估,在家长的引导下,他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形成态度一变、行为就变的积极调节方式。它与酸葡萄效应的“自我慰藉”不同,它并不回避和歪曲现实事物,而是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大利益与小利益之间的关系中进行重新思考和判断,最终做出心甘情愿的理性选择。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善用此策引导宝宝,培养宝宝遇到矛盾就换个角度思考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宝宝就主动掌握并善于使用这种积极的调节策略。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