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育探索论文 > 正文

浅谈幼儿园“园本课程”(2)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8 22:18:40

说两句

  1、专门性领域的眼光:由于将“幼儿园教育”看作是“专门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所以自然也就把“幼儿园课程”看作是“专门为幼儿发展”而建设的课程。非专门性的眼光:从生态圈的角度看到了所有卷入课程建设的人员在课程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受到教育影响、产生发展变化的必然性,并同时看到课程建设把“对全体卷入者的教育影响”导向积极方向和提高整体影响效力的可能性。所以,自然也就把“幼儿园课程”看作是“为全体卷入者共同发展”而建设的课程。

  2、专门性人员的眼光:由于将“幼儿教师”看作是“教育幼儿的专业人员”,所以自然也就把幼儿看作是“专业的受教育人员”,而其他课程卷入者也就都被看作是不懂行的“非专业人员”。非专门性的眼光:从生态圈诸因素有机互动的角度看到了所有课程卷入人员相互教育、相互支持的事实和提高这种相互支持的效力的可能性。所以,自然也就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多向化和动态化了。

  3、专门性场所和材料的眼光:由于将“幼儿园”的园区甚至教室看作是进行正规教育的“专门空间”,所以自然也就把教育活动封闭在“五脏俱全”专门设计打造的高级园舍内,并以为这才是一个幼儿园课程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同理,专门生产的仿真娃娃家用品、专门定制的泥巴、专门进口的蒙台梭利学具、专门设计的“感统”滑梯,甚至专门铺设的洋草皮或塑胶地等也就自然地以昂贵的代价涌进了外国化、贵族化的中国现代幼儿园,取消了大自然大社会恩赐给我们的创造性地亲近和利用它们的机会。非专门性的眼光:从生态开放――资源共享增值的角度看到了我们利用大自然大社会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可能性和与大自然大社会共享幼儿园内的教育资源并使其增值的可能性。园本课程的大门也就自然地打开了!

  4、专门性工具的眼光:同样由于“越专门化就越科学、越进步、越高级”的眼光,对教育工具专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似乎没有电脑、没有钢琴、没有录音机电视机、没有投影仪幻灯机、没有电脑课件……就没有办法提高教育质量!用非专门化的眼光看:这其实也是资源利用的一种误区。用现代创造型人才培养的眼光看:教师对教学工具替代性应用开发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对学具、玩具、生活用具替代性功能开发的倾向。用现代环保型人才培养的眼光看:同样的教师行为,能够成为学生“物尽其用”、“节约资源”优良榜样!

  “专门性眼光”局限资源合理开发的具体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但如果我们在课程设计和运作的观念上能够合理地突破各种“过分僵化的专门眼光”,原先被忽视的课程资源及其真实积极的价值便会自然地涌现出来供我们享用!

  五、园本课程的建设主体

  尽管在前面的论述中曾经提过:园本课程是为全体课程卷入人员建设的,园本课程也是*全体课程卷入人员共同建设的。即教师、职工、幼儿、家长,以及社会中的其他卷入人员都应该是课程建设的主体。但是所有卷入者的主体性(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还是需要一种核心性力量来带动的。幼儿园教师是接受过比较完整的基础教育,在生心理上比幼儿更成熟的成年人;是受过一定程度职业教育的专业工作人员;是幼儿园的实际责任承担者。无论从条件上还是从义务上,都应该成为课程建设主体群中的核心动力。即只有幼儿教师首先成为课程建设中最积极的角色,才有可能不断激发和提高其他卷入者的主观能动性:

  1、教师应通过课程建设不断激发和提高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能够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主动地学习、主动地生活,主动地投入各种把幼儿园建设成更美好的乐园的实践活动。

  2、教师应通过课程建设不断激发园内其他职工的主体性,使全园职工都能够逐步意识到幼儿园课程建设所带来的各种福利不仅是幼儿的、幼儿家长的、教师的和领导的,也更是他们自己的。越来越自愿地提高投入的热情。

  3、教师应通过课程建设不断激发和提高家长的主体性,使家长从被服务、被教育、被利用等被动角色,逐步转变成越来越积极主动的参谋者、志愿者和教育者,成为默契的课程建设事业的合作伙伴。

  4、教师应通过课程建设不断吸引更多社会其他人员卷入。并使每一个曾经参与过课程建设的人都能获得某种程度的自我价值增值体验,或自我成长体验。并由此而产生继续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保持密切联系的愿望。

  六、园本课程的目标表述

  用历史生态的眼光看,不同的幼儿园生存于不同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中,因此,卷入一个具体园本课程的人员与卷入其他不同园本课程的人员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和所意识到的发展需要不完全相同,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各幼儿园在自己园本课程目标体系表述中对有些具体目标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也是应该认可的。另外,为了在文字表述层面同样能够凸显个性,使用不同的概念组织结构方式:如从“健康”、“审美”、“科学”、“生存”、“个性”、“创造”、“研究”……等语词出发来结构目标表述的概念体系,也无可厚非。因为,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基本品质,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用理论的方式表述起来,无论怎样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实际发展的眼光考察起来,无论怎样都是互相支持互相限制的。如:健康课程中的环保科学教育,可以提:通过探索性学习理解环保对自身以及环境中其他事物健康的重要性;科学课程中,可以提:科学地生活、科学地学习、科学地锻炼,以及科学地与环境共处,还可以把“通过探索性学习理解环保对自身以及环境中其他事物的重要性”摆在“科学地与环境共处”下面;创造课程中,可以提:培养创造健康、创造美、探究科学真理、改善生存质量的意识并获得有关的初步技能,同样还可以把“通过探索性学习理解环保对自身以及环境中其他事物的重要性”摆在“培养探究科学真理的意识并获得有关的初步技能”下面。

  但是,如果目标的表述离开“基本品质”层次,进入实践活动领域与内容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水平层次联系起来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内容和要求究竟是不是都有必要纳入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目标!如:通过初步的前书写活动,激发书写兴趣、发展观察文字结构的能力、养成一定程度的良好书写习惯……等,放在“科学地学习”下面的“养成一定的良好学习习惯”下面,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但如果把目标表述侧重摆在:学会认多少汉字,能够做几位数以内的加减……就显然不合适了。再如:学习爱惜私人及公共财务,学习如何正确地对待的“压岁钱”等“生存教育内容”显然要比在游戏中学习炒股、盘楼、买彩票更合适一些。再如:学习唱歌跳舞可以养成一些重要的美好品质,也可能养成一些要不得的品质。关键是我们对“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基本品质”及其养成的有效途径应能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总之,园本课程建设就是不断把自己幼儿园的课程推向更自觉更完善境界的过程。要做好这项工作是没有边的,但总可以从脚下做起!!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