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社会培养论文 > 正文

小、新、实、近、趣、悟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5 21:42:44

说两句

  德育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德育工作也得到充分的重视,为此,各地都探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德育的效果。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人们多习惯于开展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似乎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觉得,对德育形式的过分看重,必然会忽视德育的内在要求,最终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效果,无形之中走入了德育的误区。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笔者觉得应该转变观念,从“小、新、实、近、趣、悟”入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一、小

  学生的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及行为表现也是时时受到这些小事的影响的。平时我们常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小事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围绕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识特点开展工作。笔者觉得“小”应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小就开始对学生进行道德和规范教育。人的很多看似偶然的不良行为其根源大多在儿童时期,我们应从小就开始加强学生的社会公德、规范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形成情感体验,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二是对学生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要小,要能体现出层次性和递进性,如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时我们就不能要求学生像少数英雄或圣贤那样去做;可以要求学生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向周围熟悉的人说声“你好”,对求救者、贫困者表示同情和关注,顺手捡起马路上的空瓶、废纸,注意公共草地旁树立的提示牌……这样的要求学生易于接受,也能轻松地达到要求,从而在参与这些小事中逐渐培养起美德。三是开展的活动要小,事事皆教育,教育的内涵,特别是学校德育的内涵就在于让学生从每一件小事的体验中升华。由于不少学校很看重大型教育活动,也热衷于开展大型的教育活动,殊不知这类活动极易脱离学生的实际,往往会削弱教育的效果。德育活动应围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点滴入手,使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方式。

  二、新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新的价值取向,德育工作需要在内容上求新,在形式上求活。“新”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手段要新。当前网络技术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元化和高速化的趋势,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已不仅局限于教师、书本与课堂。面对网络文化的传播、网络价值的冲击,我们的教育手段必须能跟上学生的发展,用正面的宣传与信息去占领阵地,提高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二是形式要新。面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的认识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教育形式必须能跟上学生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学生的认识变了,生活的环境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应改变,忽视了形式的创新必然会制约德育的效果。三是教育内容要新。同样的教育内容在不同的时代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的程度不尽相同,教育效果也就存在着差异。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学习英雄,但学生大多乐于接受同时代的英雄,其原因是处在同一时代的人存在着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一致。如果将过去的很多英雄人物拿来去要求我们的学生,有的就难以让学生认可和接受他们的英雄行为。德育的内容要新,这也反映出德育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三、实

  德育工作离开了一定的教育形式也就无法进行,但如果为了形式而形式,其结果只能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德育工作必须虚功实做,要注重德育形式与内容、方法的相互统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德育的“实”应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要求要实。由于在认识上存在着很多偏差,使得以往的德育工作过分注重形式,降低了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贴近实际,切莫只顾那些“虚大空”的目标。如利用榜样教育学生时不能要求学生只学习远处的榜样,因为他们远离我们的生活环境,总使人难以接受;而利用学生身边那些看得见、亲切实在的“榜样”提出学习的要求往往易学,因为这些榜样能接近我们的观念,真实可信。二是教育内容要实。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对学生提出要求,而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对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回顾与学习,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从这些小事入手,从实际出发,于细微处去培养,将爱国主义具体化为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注意保护生活学习环境,不乱扔废弃物,待人接物讲究文明礼貌,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爱国主义,真正培养起爱国情感。三是教育方式要实。德育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形式,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必须与内容相统一,这样的教育形式才能发挥育人作用。例如每年的三月份,我们都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有些地方的教育形式很隆重。很热闹,如组织学生到街上打扫卫生,捡白色垃圾,帮助清洁工人。这种活动我们应该提倡,可是垃圾是谁扔的呢?个别同学今天学雷锋,明天还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因此,在学雷锋活动中,更应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这样的教育才更有价值。

  四、近

  德育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起到教育学生、熏陶学生的作用。让德育贴近学生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贴近生活。因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平时接触的比较多,认识和体验也都比较深刻,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对这类活动易于接受,因而就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武汉市曾在学生中开展了“给父母洗一次脚”活动,活动本身要求不高,但由于这项活动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加深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教育效果不言而喻。二是贴近时代。使教育活动融入时代的气息,这样的活动往往具有鲜活的内容,学生参与的兴趣就会高。如针对当前学生乐于上网的情况适时组织“网络与成才”讲座、辩论和演讲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三是贴近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开展的活动只有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活动能力接近,才易被学生认可,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才高,因此,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组织活动。如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开展环保教育应有所侧重。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组织操作性强的回收、分类处理等活动;高年级学生可以参加周边环境调查,提出整改方案,撰写环保论文等活动。四是贴近社会发展。受学生年龄与个性特点的影响,学生喜欢那些开放性的活动和教育形式,德育活动也应体现出这种开放性,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如到农村调查,到开发区参观,到教育基地拉练等。

  五、趣

  学生是处在成长中的个体,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认识上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兴趣的制约。因此,很多时候,德育工作的效果多是取决于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学生自身的兴趣。这就要求德育活动必须新颖有趣、寓教于乐。一是设计有兴趣的教育内容,使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例如在浙江某校开展的“孝心书签”活动,让学生制作一种特殊的小书签,记住亲人的生日、最喜欢的食品、父母的嘱咐与赠言等等;并围绕孝心书签组织主题班会、交流会等活动深化这一主题。二是采取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使活动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某中学在倡导学生的文明行为过程中没有采取以往的动员、监督、评选方式,而是开展了“中学生自我形象设计”活动,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自身良好形象以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参与度,结果学生在设计、评选和演讲等竞赛中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这项活动,收到了以往严肃形式下难以达到的效果。三是评价学生的方式应新颖有趣。评价学生的方式不仅影响到学生行为取舍,也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其实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或错的评判,而是教师对他的感情。因而换一种新颖有趣的评价方式,往往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认可老师的要求,服从老师的要求。如有的老师给表现好的学生加上个“苹果”;有的教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作评价等等,实现了学生对评价的可接受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各项教育活动。

  六、悟

  德育的要求最终必须转化为学生的自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生在认可和接受的基础上有所体验与感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该说,重要的不是我们教了学生什么,而是学生体验到了什么,接受了什么。因此,关注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所悟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是应多开展体验性的活动。当前的德育工作应该包含着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行为培养两个方面,前者可以通过强制灌输、正面宣传来实现;后者却是一个将社会规则、规范内化的过程,是一个正面认同的过程,需要青少年有着正向、愉快的体验,否则难以达到目的。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交通规则的教育中,我们如果只满足于讲规则,其结果只能是人人都懂规则却不去主动遵守交通规则,往往是过路口只看交警不看红灯,如果在培养学生的交通意识过程中多举办观看事故图片展、当小交警等活动,给学生以体验和感悟的机会,学生就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二是应让学生多渠道地体验。德育必须注重体验,引导学生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认识。但就现实来说,我们不可能事事都组织学生亲身体验,有的也不需要学生亲身体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引导或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教育活动,身临相似的现场,借助于他人的体验来加深自己的体验。三是要不断地强化学生的体验。对于学生参与活动或其表现,只有及时给予评价或认可,才能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如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一方面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有着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外在表现能转化为内在需求;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感受到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内在需求。而对学生不良的行为,通过加深其体验的方式也能引导学生改变。

  当然,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程,也是一项见效慢的教育。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进而保证我们的育人方向,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