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正文

教育方式:传统VS现代

来源:《幼儿教育导读》 作者:Gilles Donada 2007-11-22 09:40:45

说两句

今天,在教育中出现了一种“还是过去的方法好”的潮流。是什么让我们对现代教育产生了这种失落感?

 

我们的孩子被宠坏了,没有规矩,不懂得尊重师长……

从广播中听到的,从杂志上看到的,和从心理学专著里读到的,使我们越发对儿童教育不知所措。

是不是要退回到过去?

不一定!让我们清理一下思路,然后告别这种怀旧的情绪。

孩子的眼里不再有权威了

一些心理、教育专家提出,如今,由于父母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在建立规矩、让孩子体验挫折感和建立父母权威方面的欠缺,使得孩子变成了“家庭里的暴君”。

到底是该树立权威,建立规则,还是强调民主、平等?其实,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矛盾。因为权威并不意味着专横,规矩也不是束缚孩子的武器。

无论是民主型的家庭,还是权威型的家庭,规则都是必须建立的。就像孩子必须知道过马路要一看二慢三通过一样,对睡觉、看电视、做作业,以及在某些场合必须遵守的礼仪等,都应该有一定的规定。

建立规则,其实就像《父母必读》下半月刊2004年第[!--empirenews.page--]8期《规矩,为成长导航》里提到的那样,说到底,是让孩子觉得生活中有一个固定的结构,在心里形成一个稳定的感觉,知道有些事是有章可循的。当他逐渐自觉地遵循这些原则的时候,他不但不会感觉束缚,反而能获得最大的自由。

正因为如此,父母切忌根据自己情绪随意改变规矩。试想一个开汽车的人,每次开车都重新创造新的交通规则,那将是个什么样的情境!父母权威,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会遵守交通规则,自己首先就应该是一个遵守交通规则(言行一致)的人。然后,再决定什么时候可以把方向盘交给孩子。

要什么就给什么!

因为曾经生活在物质匮乏时代,所以对于孩子的要求,许多父母会在第一时间满足。除了物质方面,另一个最突出的表现便是事无巨细地包办代替。

爱孩子并没有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同时,更具有时代意识的父母会发现,目前在家庭和学校里,“自主独立”同样是个很流行的词汇。

“自主”是什么?“自主”在希腊语中的含义是“对自己的规定”,而心理学家布赞的解释也许对父母更有帮助:“对孩子来说,自主就是指既能脱离大人,同时又能够坚信,只要自己需要,父母就在身边。”

一些父母总是喜欢替孩子去做事情,如为孩子穿鞋、穿袜等,仿佛只有这样才是爱孩子的表现。但心理学家建议,最好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自我服务的事,然后利用剩下的几分钟给他讲个故事。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他不需要通过父母的帮助,也能知道他们是爱自己的。

他集中不了注意力

他不停地动、不停地玩、不停地……他是不是多动症?今天,只要孩子一动,或者顽皮一点,就会马上被冠上多动症的帽子。

[!--empirenews.page--]事实真的有这么糟吗?还是我们做父母的过于焦虑?

其实,好动就是儿童的主要特点之一。真正的多动症不但好动,还伴有许多其他障碍,如冲动、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散漫等。这种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症发病率并不像大人想象的提高得那么快,近20年来一直保持平稳,仅占人口的3%—5%。

父母对于孩子好动的焦虑往往产生在孩子将要入学或刚入学的阶段。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安静下来呢?第一课就是要帮助他学会从头到尾不中断完成最简单的任务,如收拾自己的书包或者餐具,准备几件物品等等。

这个方法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事先要评估怎么下达指令对于孩子来说更清晰、准确?任务难度是否适中?同时一定掌握注意力集中的节奏。

打一顿屁股,挺管用的?

过去,在一家之长面前,孩子一定要老老实实的,否则小心你的屁股!今天,我们听到的是“环绕立体声”,一只耳朵听到的是心理学家疾呼父母的权威,另一只耳朵听到的是对儿童虐待的报道。幸运的是,在放任自流同暴力的无底深渊之间,还有余地。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如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奥地利等,是绝对不许动孩子一根汗毛的,他们有不同的研究作为支撑。研究表明,即使“打一下屁股”在短期能收到效果,但是当打屁股成了习惯之后,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

2004年[!--empirenews.page--]11月初,英国围绕着体罚问题进行了辩论,最终议会投票通过了绝对禁止对儿童试行体罚,可同时,他们又认为打一下屁股也是可以接受的。在法国2002年进行的调查中,74%被询问的父母承认“打过孩子的屁股、手和脸”。当然,这些父母同时也承认,当忍不住伸出手打孩子的时候,他们也感到了一丝失败。

那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不少心理学家一致建议,应该实行三次警告:要求孩子马上停止,否则他将受到惩罚!如果孩子没有改变行为,我们就应该毫无负疚感地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因为,要想让孩子懂得你说的话,父母说话时需要带有一定象征性的手势。

当然,心理学家同时也强调,不要在冲动下采取行动,因为这样教育的价值等于零。

    由以上的几个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无法清晰地界定哪种方法更好,关键在于哪种方式更适合于孩子。在这一点上,父母往往比心理学家更有发言权。就像心理学家索龙说的那样:“让我最开心的是,今天,我遇到的父母不再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专家的论点。在育儿的过程,他们在试着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正因为这样,他们的经验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更有效,也更灵活。”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