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学策略论文 > 正文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规则问题探析

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11 10:21:16

说两句

  导读:规则传达的多种方式是指在传达体育活动相关规则时,教师以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为依据,综合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图示、音乐等手段有效地传达活动的规则。

  规则是任何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而言,规则的应用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活动中,这又是极有可能被忽视的一个教学设计环节,因为教师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事实上,体育活动中规则的运用(规则的设计一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元课程”的理念昭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内容的设计,还要重视教学策略的思考。基于此,笔者在观摩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总结了在体育活动中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规则的类型

  一般而言,规则可以相对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侧重控制整个活动局面、维持活动纪律和秩序的,例如活动中的站位、队形、分组之类的规则,称之为秩序型规则。比如,在一个主要是发展幼儿跑步能力的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号令发出前脚不能够越出起跑线;在《投掷高手》活动中,教师传达规则:“抱臂看齐,向前看!前排手侧平举,后排手前平举,向前看齐!好,伸盲,向前看!现在请第一排小朋友向前一步走,站在这条线后面。前排手侧平举,后排手前平举,向前看齐!调整间距,手放下!”

  第二类是指导幼儿在活动中动作细节、动作技巧的规则,称之为技术型规则。比如在小班幼儿爬的活动中,教师非常清晰地传达:“在爬的时候小屁股要向上抬,小眼睛要朝前看。”又如在《蚂蚁搬家》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在爬行时:“身体往前挺,脚尖都着地,一步一步向前爬;手和脚一块向后移动,一步一步向后爬”。类似这样具体交待活动中某个运动环节技术要领的就是技术型规则。

  第三类主要是表明本次活动或者活动中某一环节的主要任务的规则,称之为任务型规则。任务型规则的传达直接影响到活动局部和总体目标的达成。一旦教师对任务型的规则交待不够清晰,就会导致活动的走样,最终偏离活动的原先目标。比如,在《我是跨栏王》活动中,教师一开始交待的任务规则是:“看谁跨得快,谁就是跨栏王。”结果为了赶快,大多数幼儿是跳过栏而不是跨过栏。这样,活动就偏离了原先的帮助幼儿学习跨栏的技能、增强跨跳的能力的目标。但是这位执教教师的教学机智非常灵活,她立即澄清了活动的任务:“看谁的跨栏动作最标准,谁就是跨栏王。”在该任务型规则清晰地传达之后,幼)L非常注意跨栏的动作,动作也标准了许多。

  当然,这三种规则的分类是相对的,有交叉的部分。但是明晰规则的类型,有助于教师依据具体活动环节和情境相应地运用适宜的规则,促进体育活动合理、顺利地进行。

  二、规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

  要理清体育活动中规则与目标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体育能力的概念。所谓体育能力是指有效地完成体育活动的本领,它是由身心各种因素构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多序列的能力系统。其中运动技能是指有效完成运动实践活动的能力,例如跑步能力、跳跃能力、投掷能力等。其它的渗透并参与体育活动的道德、审美、个性心理能力等称之为非运动技能,例如模仿能力、交往能力、审美能力等。所以,一个体育活动并非只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也必须关注非运动技能。在一个活动里,运动技能和非运动技能没有绝对的区别,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我们可以有所侧重。因此,活动的目标也就相对地可以有侧重地指向运动技能或非运动技能。

  秩序型规则旨在维持活动的纪律,不至于使活动失控,是从整个活动的宏观层次上来把握的。而技术型规则的传达,就要视活动的主要目标而定。例如,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会熟练地夹球跳,会熟练地手膝着地前进或者后退爬”,这个目标对幼儿的具体运动技能的掌握要求比较高。围绕该目标,教师就必须反复地示范,在活动的不同时间段里进行有针对性地传达技术型规则,适时地纠正幼儿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及不规范的动作。相应地,在这类活动中,任务型规则中的任务也是比较封闭的,即明确地指出有哪些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活动的目标主要侧重于幼儿的非运动技能的发展,那么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对于规则传达的时间而言,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之前传达,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之中抑或在活动结束之时传达。活动规则的传达主要是幼儿自主探索、尝试、体验及与教师一道总结技术技巧,共同讨论怎样做得更加合理、规范,任务也是相当开放的。

  案例1:侧重非运动技能的发展

  《纸球乐》活动把情感目标定位在首位:“乐意参与活动,在轻松的活动中体验夹球向前跳的乐趣。”活动一开始,教师直接把幼儿带人活动情境之中。教师:“我们一起来玩钻山洞的游戏,请大家开始游戏。”第二个环节开始时,教师交待活动的规则:“今天我们和纸球一起做游戏,这个游戏有一个规则,我们要用各种办法带着纸球一起走,想想可以怎么玩?”要求幼儿自由练习,用两只脚带着纸球一起走。第三环节在幼儿自由练习“夹包跳”的动作的基础之_匕让幼儿讨论用什么部位“夹包”跳得远,接着再次请幼儿进行练习、体验动作,并把幼儿分成两组进行夹包跳的游戏,分组游戏的内容包括夹包跳、螃蟹运粮、夹包进筐。

  分析:这个活动是非常典型的以发展幼儿的非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而开展的体育活动。活动中教师对技术规则的传达主要起辅助性的作用,旨在帮助幼儿在经历夹球跳中体验乐趣。教师只是简洁明了地交待一些动作的技术和技巧,无需在活动中反复纠正幼儿的动作。而把大部分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探索怎样跳,用什么部位跳得远。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活动是大班体育活动。选好年龄段是本次活动得以成功的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该活动的要求与大班幼儿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及需要都是相适应的。

        案例2:侧重运动技能的发展

  《小小手榴弹》活动的目标定位是:学习挥臂投掷的动作,能够投过高度100厘米左右的“封锁线”;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投掷高度进行投掷练习。活动的重点是能抬高手臂进行肩上投掷,投过一定的高度。教师在把幼儿引人活动的情境之后,向幼儿示范技术要领:一只手臂弯曲在肩,两腿分开,把手中的“手榴弹”用力投过“封锁线”。在活动中教师多次交待投掷的技术要领,其间还请2名幼儿示范,教师也不时地给幼儿示范动作,指导幼儿投掷,发现有不标准的动作,教师都进行细致的示范。活动结束,大多数幼儿能够比较标准地进行挥臂投掷,并且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投掷高度进行投掷。

  分析:该活动案例中对技术型规则交待的时间和次数比第一个活动案例要多得多,这是因为两者的目标重点不一样。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让幼儿学会抬高手臂进行肩上投掷,并要求投过一定的高度。因此,教师在活动中相当重视动作的规范性,花了大量的时间向幼儿传达投掷的技术规则。从整个活动效果看,本次活动的目标是比较理想地达到了。

  三、规则传达的多种方式

  规则传达的多种方式是指在传达体育活动相关规则时,教师以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为依据,综合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图示、音乐等手段有效地传达活动的规则。

  一是融合言语、神情、动作。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如果能把言语、神情、动作三者结合运用,活动规则的传达将会比较顺利。首先是教师的言语口令。教师在言语传达规则时,除遵循一般体育活动的常规口令之外,还要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口令创编。比如,在《蚂蚁搬家》活动中,教师为了使幼儿接受爬行的动作要领,就创编了有节奏的口令:“身体往前挺,脚尖都着地,一步一步向前爬。”其次是表情。表情中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师的眼神。比如教师把向左还是向右的规则口令表现在眼神里,幼儿会更容易接受,因为在活动中大多数幼儿是非常注意老师的神情的。最后是肢体动作。一方面,教师的肢体动作用于向幼儿传达队形、方向、站位;另一方面,一些动作要领教师必须进行示范。一般而言,教师示范的动作要尽量标准、到位。但是,如果涉及到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动作,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幼儿示范。比如在《我是跨栏王》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幼儿感受跨栏的动作,播放了刘翔跨栏时的一组剪辑,效果很好。

  二是巧设图示。图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比如公路上的斑马线、火警等危险的警示等,都起到了相当有效的作用。图示可以有效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神经,符合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领悟和接受活动的规则。从幼儿的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有的幼儿对视觉形象的学习和接受非常敏感,有利于该部分幼儿顺利地接受规则的信息,进而有效地进行活动。巧妙地把规则表现在图示之中,在幼儿的体育活动中适宜地创设和运用一些图示,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一则小班的体育活动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幼儿有节奏的爬行能力。教师用4块宽36厘米、长4米的纸板创设了一个回字型的迷宫,让幼儿在迷宫中爬行。教师在每块纸板上都填上了红颜色的、较大的箭头,用以指导幼儿爬行的方向。此外,为了使幼儿感受到爬行快慢的节奏变化,教师在迷宫的每一块纸板连接处都贴上了代表不同爬行速度的动物的图画:乌龟代表最慢的,猴子等代表快的。幼儿在这些图示的暗示和游戏情境的熏染下,不知不觉地就接受和领悟了活动的规则,对该活动不仅表现兴奋,而且也非常感兴趣。

  三是妙用音乐。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对体育活动的影响很大。不仅仅要运用显性的图画等装饰物,还必须关注音乐的使用,让规则蕴含在音乐之中。笔者在这次集中观摩的40多节体育活动中,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在体育活动中使用了音乐,而且效果非常明显。

  活动开始时音乐的使用:如果一开始用好、用妙音乐,不仅能使幼儿充分地活动开身体,而且还能把幼儿引人活动的情境之中。比如在《别踩湿鞋》活动中教师使用(bluebusblues),音乐的节奏轻快、明朗,幼儿活动的激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活动过程中音乐的使用:大多数教师在活动的热身阶段比较重视音乐的使用,而在活动过程中巧妙地、适宜地使用音乐的活动为数不多。因此,探讨怎样使用音乐,不仅能使幼儿很好地活动身体、融入活动的情境,而且能使音乐的参与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接受活动的规则。因此,根据活动的进程和活动的需要巧妙地运用音乐,使音乐的节奏与活动的节奏、幼儿情绪节奏臻于一致,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上面提及到的小班爬行活动《走迷宫》中,教师充分地运用了音乐这个手段,因为该活动的一个难点就是让幼儿感受不同节奏的爬行,教师在创设一些图示的基础上还巧妙地加人了音乐,音乐的节奏正好与图示代表的节奏一致—幼儿在慢爬的时候,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在快爬的时候,音乐创设的氛围就是简洁、明快的。

  活动结束时音乐的使用:幼儿在经历一节活动尤其是运动负荷较大的活动之后,身体和心理也会相应地由高潮转向低潮,由亢奋转向疲劳。此时,教师适当地使用一些节奏较缓慢的、轻柔的音乐引导幼儿进行放松训练是相当重要的,音乐的参与可以使幼儿平稳地完成这一过渡。

  来源:教育导刊2007年3月号下半月

  何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狄静:上海市南汇区东南幼儿园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